“在新疆筑路,最不缺的是精神”——记中交公规院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

2025-09-24 18:46:52 来源: 点击数:

张睿予 科技日报记者 于紫月

9月20日,天山脚下机器轰鸣,备受瞩目的G3033奎屯—独山子—库车高速公路(以下简称“独库高速公路”)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条贯穿天山南北的交通“新脊梁”建成后将实现全年无障碍通行,南北疆车程将缩短至5小时,彻底改写原独库公路每年仅6月至10月开放通行的现状。为了让这一项目顺利开工,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公规院”)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进行了长达8年的勘察与设计。

从2017年首次挺进南天山无人区,到2024年中标施工图设计后鏖战北天山无人区,一群肩负使命的建设者,在雪山与激流间,书写着新时代“天堑变通途”的传奇。

勇闯无人区

新疆奎屯河谷位于天山北麓奎屯市西南方向约40公里处,是独库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团队必须“拿下”的无人区。

河谷中,砾石在沙土间交错,经过亿万年雪水冲刷与地质隆起形成U形谷地,谷壁布满密集冲沟,呈现出石林般的地貌。

“我们踏入奎屯河谷的那一刻,看到雪山压顶、冰河咆哮,才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负责人之一张涛说。

与无人区壮美的自然环境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安全挑战。在无人区,曾有数位团队成员掉入冰冷的河水中,随身装备多次被激流卷走。为此,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负责人之一公维强和团队成员制定了完备的应急预案。

“我要求大家每天在无人区作业时,必须定时用卫星电话向驻地报平安。”公维强说。

2024年10月的一天,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在傍晚抵达宿营地。伴随着向导的警告与远处野狼的嚎叫,众人迅速搭建帐篷、烧水煮面。那天夜里,无人区还用雨夹雪“招待”了这支团队。

“当时,室外能见度仅几米,帐篷外风声如千军万马奔腾。低温让帐篷渗水结冰,即便铺着塑料布防潮也无济于事。大家蜷缩在睡袋中瑟瑟发抖,在半梦半醒间挨到晨光初现。”公维强回忆道。

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路基路面分项设计师张耀元回忆道:“在无人区,我曾连续7天不刷牙、不洗脸,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唯一的口粮——馕饼冻得像石头一样硬,我们边啃边开玩笑说,这是‘天山压缩饼干’。”

恶劣环境从未阻挡团队前进的脚步。2020年,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再次进入南天山无人区,顶着风雪翻越海拔3500米的雪线,日均徒步15公里,他们用冻僵的手指记录下每一处冻土与滑坡体的参数。2024年,团队挺进北天山无人区。

“脚踩冰河时,寒气刺骨,但数据就是我们的‘破冰斧’。”一位团队成员在作业日志里这样写道。

智斗“拦路虎”

独库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恰似一场与大地的博弈,每一步都充满未知。

“大自然不会妥协,但技术可以迂回。每一次方案调整,都是对大自然的回应。”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师齐宏伟说。

有一次,齐宏伟和团队成员根据勘察成果,发现某计划架桥的位置恰好横跨活动断层。为保障工程安全,团队勘察人员连夜与设计人员分析研究,果断推翻了原方案。

这样的例子,在独库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过程中数不胜数。

将军庙互通是独库高速公路施工图中最复杂的互通节点,也是高速公路与其他道路的连接枢纽。不过,这里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不仅存在1处泥石流、8处危岩崩塌、7处岩堆(溜砂坡),还处在强震区。针对该互通节点的第一版设计方案因难以满足安全施工与长期运营要求被推翻。为打败地势险峻、地质情况复杂这些“拦路虎”,团队成员将自然环境的考验视作“考卷”,通过工程地质调绘、正射影像、三维倾斜摄影等技术手段,对每一处危岩裂缝展开厘米级高精度建模,最终拿出了符合安全实施标准的设计方案。

在一次次与大地的博弈中,团队成员的脊梁变得更硬、筋骨变得更强。

“无人区的星光照亮前路,天山的白雪洗涤心灵,让我有足够的勇气迎接未来人生中的挑战。”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地勘测量专职安全员张敬超这样对记者说。

战胜孤独感

“在新疆筑路,最稀缺的是氧气,最不缺的是精神。”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负责人之一张刚刚说。

铁力买提达坂,蒙古语意为“难以逾越之地”,海拔近4000米,昼夜温差达30摄氏度,是连接天山南北的关键地理节点,也是独库高速公路翻越天山的核心路段之一。不过,在这里,连当地向导都难寻翻山路线。2020年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成员徒步70公里穿越此地时,他们走到关节疼痛难耐,全靠止痛药勉强支撑,并且失联整整7天。“翻越铁力买提达坂的那一刻,我感受到天山的辽阔与人类的渺小。”张刚刚说。

由于野外勘察耗时久,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总工程师林国涛格外关注团队成员的心理状态。对从未涉足无人区的年轻人来说,这里的神秘与新奇无疑充满吸引力,但孤独感也可能像雪崩般突然袭来,压垮人的意志。“要学会与山川对话。”林国涛说,每次进山前他都会建议新人带一本纸质书。

2024年,王广玺加入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首次参与道路勘察设计工作。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定稿,他对方案细节要求严格,多次推翻已经完成的设计。为了找到最优方案,他反复细致地进行实地勘察,在陡峭的山崖间精准选定路线节点,最终完成了两个单喇叭互通的设计任务。

王广玺一边向记者回忆勘察点滴,一边展示手机里的对比照:初入无人区时,他面色白净;历经磨砺后,他的脸庞虽变得黝黑,但眼神却如钢铁般坚毅。

采访结束已是傍晚,夕阳将雪峰染成金红色,独库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团队成员们望向远方。团队里年轻的桥涵勘察设计师李如涛仿佛看见,未来的车灯长龙将刺破天山的夜空。

8年风雪兼程,这支团队写出“天山神话”:他们用冻伤的手绘制蓝图,用结冰的笔计算参数,用青春丈量曾经的“不可能之路”。

当被问到“坚持的动力”时,他们的回答朴素而有力:“因为山在那里,路在那里,使命就在那里。”

责任编辑:许茜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