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郑好
9月22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智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接活动——AI+教育专场暨“蓉聚・创未来”系列活动第十四期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来自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及科技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搭建起AI技术供给方与教育需求方的沟通桥梁,围绕AI重塑教育生态展开深度对话与务实对接。
活动现场,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发布了《AI+教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报告立足全球与国内产业发展现状,系统梳理政策背景、市场规模、区域特征与核心技术,明确大模型、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及智能语音技术为当前“AI+教育”领域的核心应用技术点。结合四川省实践,报告分析典型应用场景与实施成效,对数据安全、算法公平、教师角色转变等挑战作出前瞻思考,为多方主体提供战略参考,助力构建“以人为本、技术向善”的智能教育新生态。
作为需求方代表,成都七中英才学校教务处主任田小凤发布四大维度需求,涵盖智能教学辅助、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校园治理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她表示,学校希望通过与企业对接把握行业动态,推动AI落地赋能精准施教,强调AI可承担基础性工作,但教师的“主导权”不可替代,教师需主动主导AI工具服务教学目标。
同时,圆桌会议上,十余位嘉宾围绕前沿议题展开对话。电子科技大学天府协同创新中心AI算法普及中心主任杨一凡认为,AI时代教育中“方法”与“知识”相辅相成;四川爱玩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贺智强将企业定位为人工智能“驾校”,强调AI是激发兴趣的教学工具。针对“AI是否替代教师”问题,智算云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梁爽表示教师会更轻松但面临认知挑战;成都致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高远指出未来五年教学方法将深刻变革,教师需持续学习AI技术。
记者了解到,整场圆桌讨论氛围热烈、观点碰撞不断,既有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也有对AI技术应用的理性审视,为智能时代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思路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