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9月23日,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中交集团“万名工程师进课堂”暨中交科协“国之重器 中国力量”走进中小学科普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举办。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集团首席专家汪双杰为百余名师生带来了主题为《赓续“两路”精神》的科普讲座。
汪双杰从事青藏高原冻土公路研究与实践40余年,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冻土公路科研设计项目30余项,创建了我国道路工程第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野外观测站。他建立的公路冻土尺度效应理论和攻克的相关技术被国际冻土协会评价为“是国际冻土工程界影响深远的重大创新”,支撑起全球首条高寒冻土地区沥青公路——青藏公路延寿至70年,成为全球服役年限最长的多年冻土沥青公路。
讲座中,汪双杰回溯了“两路”精神缘起,并结合中交集团承建的众多世纪工程,阐释了这一精神在当下的践行与传承。汪双杰特别聚焦高原冻土区高速公路建设养护的科技挑战,分享了中交科研团队以“两路”精神为指引,勇攀科技新高峰的奋斗历程。
“他们不仅是在讲技术攻坚,更像是在诠释一种‘为谁坚守、为何奉献’的信仰。”高二15班学生索梓晴说,这次讲座让她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的技术,更是将青春献给国家的浪漫与担当。
活动中,中交科协还向学校赠送了《国之重器》系列科普图书及“国之重器”——“天鲲号”模型。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指导,中交集团、北师大二附中、中交科协联合主办,一公院、中咨集团协办。北师大二附中、该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单位人员参加活动。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