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谈琳
西方不亮东方亮。面对美国关税壁垒,江苏友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奥”)针对德国、法国及东南亚地区特定需求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开拓新市场。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市场营收下降约20%的情况下,公司依然实现出口业务销售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10.38%。
正因众多像友奥一样的企业奋力突围,2024年,江苏外贸进出口达5.6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连续22年居全国第二;与此同时,大批外资企业选择与江苏翩跹起舞,2024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达190.5亿美元,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强调,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立足一域,谋划全局。“十四五”以来,江苏坚持守正创新,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集聚高质量外资,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日前,科技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深入江苏各地,探寻其开放型经济体系背后的活力之源。
锻造科技创新“长板”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尼”)的一次“替补”出场,让“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扬眉吐气。
一家德国企业预研时速400公里的高铁列车样车,原本选择了3家欧洲供应商提供车门,结果其中一家企业未能如期交付。
获得信息的康尼快速行动。“我们与南京工程学院联合攻关,5个月就完成交付。”康尼总裁助理兼轨道总部总经理刘落明说。
康尼的创新能力隐藏在对技术细节、安全标准的打磨中。“地铁车门的闭合寿命要达到150万次,车门的安全故障率要控制在10-8以下,相当于‘百年一遇’的超高安全等级……”刘落明脱口而出的这些标准,不仅守住了行车安全的“生命线”,也让他们待时而动,先后敲开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门。
技术强、能创新,让诸多江苏企业“扬帆”国际市场,也让他们穿越“关税战”的不确定性,危中寻机。
友奥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约3.5%,产品“销售一款、研发一款、储备一款”,从开发到批量生产不超过6个月,比国外同类企业节省近半。
“我们今年出口业务为什么能增长?就是靠创新。”友奥董事长吴清平快人快语,“要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研发、制造的效率,还要进行应用场景的创新,确保产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
9月21日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显示,江苏科技创新水平较前年上升一位,位列全国第三。
“中国制造”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的张张名片,换来了国际市场的青睐:2024年江苏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6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稳定在1/8以上。
创新链与供应链“共舞”
能提供2000多份智能菜谱的烤箱,能自清洁的油烟机,能杀菌消毒的洗衣机……走进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西华”),一系列智能电器营造的现代生活场景映入记者眼帘。
去年6月,博西家电将位于南京的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并成立博西家电中国人才中心。
“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丰富的人才资源,还是创新高地。”在博西华江苏董事长姚勇看来,全球研发中心落户中国,可以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提供研发服务。
“中国大脑”的创新能力赢得外资企业的同时,中国市场的供应链优势,也让外商看到深耕中国的信心。
“海沃集团在全球有四个分公司,规模、配置、人员基本一致,但中国工厂的制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海沃机械(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沃中国”)董事长章兴兵有感而发。
海沃中国现在所需的大部分零部件都可以在长三角地区采购,“从零部件供应商供货,再到机械加工、装配,只需约5天就能交付订单。”海沃集团零部件业务亚太区运营总监尹岩说。
快速响应的供应链体系,不仅让海沃中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自卸车液压系统供应商,也助其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2024年12月,海沃集团的远东营销中心从波兰迁至扬州。
在博西华、海沃中国的背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循声而至。截至目前,世界500强已有408家在江苏投资。今年以来,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对江苏实际投资增幅均超过90%。
打好稳量提质“组合拳”
走进医沛生医疗器械制造(常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沛生常州”)的生产车间,自我给药注射笔装配线正高效运转。伴随着飞舞的机械臂,每分钟有约80支注射笔下线,一条生产线只需两人。
“我们的一些维修与作业耗材,甚至是设备的备用件,都来自距此10分钟车程的一家常州公司。”医沛生常州采购与供应链经理翁志建介绍,这个合作伙伴来自常州高新区的牵线搭桥。
外资企业初来乍到,大都要面对销售渠道不畅、产品与需求不适配、供应链配套不足等挑战。
近年来,江苏通过培育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为外资外贸企业聚链补链。
“外企落地时,我们会跟企业一起梳理工艺流程,了解他们需要哪些配套设备、零部件,甚至零部件的规格,然后盘点高新区内哪些企业能提供支撑,再带着他们拜访本土企业。”常州高新区招商服务中心局长助理蒋小丽说。
深入产业,有求必应。这样的“保姆式服务”,在江苏比比皆是。
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地通过组织圆桌会、企业家早餐会、供需沙龙等活动,推动企业进行供需对接;
在扬州,当地不但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香港礼品展、日本大阪展等境内外展会,还将广交会上的境外采购商请到扬州实地考察,举行订单对接会;在无锡,锡山区党政代表团则赴新疆克州考察,促成无锡锡山电动车新疆大区销售中心落地,为该区电动车企业开拓中亚市场打通物流、销售通路……
在很多外资企业看来,当今的中国市场,已然是收获成长和回报的理想之地。“如果公司想得到快速发展,那么你要来中国。”医沛生常州总经理斐雷杜说,“在中国投资,是一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