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赞·科普中国”百佳科普案例揭晓

2025-09-27 20:32:1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欢迎来到地球天气系统公司2025寒潮新品首发发布会。”

“我来为各位分享寒潮从生产、运输到实际影响的全流程。”

把地球比作公司,把寒潮比作公司生产的产品……这样“脑洞大开”的科普创作,来源于“典赞·科普中国”百佳科普案例之一——《假如寒潮是一种产品》。

近日,由中国科协牵头主办的“典赞·科普中国”活动百佳科普案例正式揭晓。“典赞·科普中国”活动是2025年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此次公布的百佳科普案例中,包括科普作品传播类案例40个、科普活动服务类案例30个和科普阵地建设类案例30个。

《假如寒潮是一种产品》创作团队成员、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主持人徐丛林告诉记者,他们希望以短视频科普的形式,让观众了解更多知识。

如何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形象生动?这是科普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徐丛林回忆,在《假如寒潮是一种产品》创作过程中,为了在保留有效气象知识的前提下,表达更有新意,主创团队进行多种尝试,最终敲定“把地球看作公司”的创意。“天气和公司经营,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联系起来却很契合,也非常趣味生动。”他说。

技术的加入,也为创作增光添彩。“后期制作中,我们引入虚幻引擎技术。这项技术能构建出逼真的沉浸式场景。”徐丛林介绍。

期待技术带来炫酷效果的同时,创作团队也苦于和技术的“磨合”。真人画面如何更真实地融入虚拟场景?如何呈现关键信息?创作团队一遍一遍地修改,最终交出满意答卷。在《假如寒潮是一种产品》视频中,观众可以通过屏幕,“直面”北极冰原的刺骨寒流,“感受”西伯利亚的暴风雪,看到数以亿计的寒潮车厢……这正是技术赋予的科普作品的“次元突破”体验。

“我相信科普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而是脚踏实地的陪伴。”徐丛林表示,后续他所在的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将继续在气象科普视频产品发力,让科普更好服务大众。

科普作品不仅能服务大众的日常生活,还能为人们带来远方的新知。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获奖作品《从长城脚下到秦岭之巅——国际极地事业的中国印记》以珍贵的影像资料为窗口,讲述了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历程。

“南极秦岭站作为南极科考事业的重要成果,是我国从极地科考大国迈向科考强国的新起点。”中国南极秦岭站总设计师段猛希望,借助越来越多优秀科普作品,有更多人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南极,关注南极考察、关注地球家园。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