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在9月23日至27日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上,东华大学集中展示十余项涵盖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其中,“东华牌材料”颇为惊艳。
记者从展会上获悉,东华大学“模拟月球环境下月壤纤维极限制造技术及连续成纤装备”项目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大奖”。除月壤纤维外,东华团队研发的“PEEK声学膜”针对商用航空发动机中声学膜国产化的空白,将PEEK熔融纺丝制成纤维,并通过高密成型制备声学膜,完成应用验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获“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新材料奖”。
东华大学的材料、纺织等专业属于“全国顶流”,这次工博会上,该校在材料与能源领域点亮“星际梦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朱美芳、成艳华教授团队研发的“模拟月球环境下月壤纤维极限制造技术及连续成纤装备”,让月球资源就地利用的设想照进现实。该装备成功模拟月球高真空极端环境,突破了毫克级月壤珍稀样品的微量纤维纺丝技术瓶颈。
据了解,这套技术方案以“就地取材”为核心亮点,摆脱了对地球材料的依赖,为月球基地建设打造了全新的材料制备路径。这项突破性技术的价值,超越了单一装备创新,成为破解深空探测难题的“关键钥匙”。它从根源上攻克了未来月球基地建设的“运输痛点”。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崔玉梅团队携手上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联合研发的“公安交管机器人专用制式服装”吸引了现场观众的驻足围观。这款专用服装在研发过程中,对功能性与美观度进行了科学平衡,选用高性能功能性面料,既为机器人提供可靠防护,又通过专业设计提升视觉辨识度,通过鲜明的色彩搭配、符合交通场景需求的款式剪裁,让机器人在车流中指挥交通时更显专业醒目,既强化了交通引导效果,也为城市街头增添了一道充满科技感的风景线。
此外,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王璐团队深耕“微创介入心血管用纺织基植入物”研发,推出了一款超薄高密度纺织基心血管植入物,宛如为脆弱血管量身定制的“智能防护服”,既能有效隔绝血管瘤体,又能保持血液通畅。该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全国700多家各级医院,还远销欧洲、美洲、日本等21个国家和地区。项目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将产品价格较进口同类产品降低三分之二。
此外,“防霉于未然——一种安全长效的无色无味‘防霉疫苗’”“基于生物纳米纤维的复合型小口径人工血管”“智慧消防可视化系统”“精密3D打印机运动控制系统”“高速霍尔电流传感器”等多项凝结着东华智慧的项目成果也纷纷亮相工博会,全面展示了学校在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