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郑好
10月15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智能装备科技成果对接暨西南交通大学创业辅导活动”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协办,旨在推动高校科研资源与区域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助力智能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加速落地。
西南交通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张骏在致辞中表示,学校与高新区正在推进全面合作,此次活动是双方深化协同的生动实践。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双向奔赴”,为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成都高新区进行了创孵载体推介和种子基金政策推介,并发布智能装备、新材料等相关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从多方面推动资源精准对接。据悉,成都高新区已建成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140余家,孵化总面积达580万平方米,累计服务在孵企业及团队超2万个,培育出21家上市企业。此外,成都高新区还构建了全生命周期投资服务体系,5年计划投资15亿元成果转化资助资金、30亿元种子基金等,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西南交通大学多个团队集中展示了五项具有前沿技术与产业化潜力的科研成果项目路演,涵盖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其中,机械工程学院博士许志伟团队的先进航空复材超精密激光制孔技术与装备,提出光—机协同双螺旋制孔技术,已转化为5项国家发明专利。数学学院韦洪雷教授团队致力于组建基于AI的健康管理混合所有制公司,为特定人群提供综合性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刘金铃教授研发的振荡热压烧结高性能材料项目,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东副教授团队攻克了硅基氮化镓异质集成关键技术,对提升我国集成电路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工程学院孟祥印副教授牵头的成都市原子级制造项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超精密表面处理等系列化解决方案。
据悉,本次活动是成都高新区推动“校地企”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通过路演对接、政策解读与创业辅导相结合,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未来,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强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