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农业大学肇东实验站的2000余亩示范田测产结果出炉,折合14%标准水分后玉米亩产达2088.2斤,连续三年实现“吨粮田”并保持产量逐年增长,标志着该实验站在玉米单产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
中国农业大学肇东实验站位于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东升村,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是中国农业大学与肇东市共建的集农业科研、试验、教学、培训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自2022年7月成立以来,该实验站锚定现代化农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承担了“农田氮素地下淋溶自动监测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重大农业科研项目,开展了黑土地保护性利用、现代农业智能化、玉米单产提升等科技攻关。
中国农业大学肇东实验站站长、教授陈永说,刚到村里时,科研人员发现一些科研工作和基层农民的需求存在偏差,便因地制宜开展科研攻关,如今已有多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能够切实解决农户问题。“实验站设在村里田间,就是要让科研人员和农民、农业合作社零距离接触,让科技更好地赋能农业生产,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