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5-10-17 10:00:4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10月1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建成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大算力芯片、智能线控底盘批量上车,人机交互、协同感知等技术全球领先,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过60%。

“中国汽车产业在‘上半场’已经取得一定优势,但决定胜负还在‘下半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服务需求,我国道路交通场景复杂,具有海量的场景数据优势,对于智能化产品接受度高的年轻人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产业链协同创新及基础设施优势,激光雷达、车载智能计算平台等软硬件供应链逐渐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非常活跃,支撑单车智能加车路云协同的基础设施具有先发优势;清晰的国家战略与系统的政策体系,在大范围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启动准入和上路的通行试点,采取小切口切入、附条件实施方式,稳步推进智能驾驶汽车落地。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谈到,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人机深度协同,推动车辆功能从“驾驶工具”向数智生活“第四空间”升级;数实加速贯通,推动技术架构从“单车智能”向“群智协作”升级;跨界联合共创,推动产业生态沉淀式分工向融合创新升级。

与此同时,辛国斌指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提高技术成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部分技术测试验证不够充分,相关法律法规还需修订完善,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芯片等关键技术突破。促进跨界融合,深入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支持共建可信数据空间。完善政策体系,加快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相关标准制定,优化生产准入管理制度,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深化开放合作,支持中外企业深化技术、标准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建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辛国斌强调,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汽车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汽车行业人工智能中试基地,支持汽车“研—产—供—销—服”各环节垂直大模型和专业模型应用开发,赋能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加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突破。

开幕式上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阶段性成果”,国家人工智能汽车领域应用中试基地建设正式启动。

责任编辑:聂慧敏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