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科技成果登记数量由2021年的628项增长到2024年的1770项,年均增长41.3%;科技成果转化财政资金由2019年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近2亿元;组织实施近千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41项区外科技成果在区内落地转化,428项区内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应用……记者10月16日获悉,宁夏“十四五”时期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我们着重在完善制度机制、搭建对接平台、强化成果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宁夏科技厅副厅长马俊超介绍,该厅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机制,积极构建以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聚焦全链条、全过程管理,出台或修订《宁夏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自治区技术转移机构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制定印发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部署实施科技成果精准引进、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壮大等七大行动22项重点任务,建立科技成果产出、登记、发布、引进、转化、融资6项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涵养“体系化实施、场景化驱动、市场化配置、要素融合保障”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加快推进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应用。
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宁夏科技厅连续三年高水平举办东西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人才对接活动,先后吸引20余个东西部省市(区)、100余家区外高校、院所、企业、技术转移机构参与,集中发布与重点产业相匹配的2万余项科技成果。建立区市县三级联动的常态化科技成果发布机制,着力打造“宁夏好成果”品牌,依托宁夏技术市场平台每月发布重点科技成果30项左右。举办三届科技成果公开拍卖会,拍出41项科技成果,成交价格1833万元,宁夏农科院枸杞新品种“宁农杞18号”成功竞拍710万元,创全国枸杞单个品种转化最高金额纪录。
另外,宁夏还健全科技成果登记制度,修订《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优化科技成果登记管理系统,推动科技项目验收与成果登记无缝衔接,实现科技成果线上申请、线上审核和电子登记证书线上生成,科技成果登记效率大幅提升。
“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出发,以科技成果为桥梁,推动宁夏所需与东部所能精准高效对接,大力支持区内各类创新主体面向全国引进人才、引进成果,厚植创新力量,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高地。”马俊超表示。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