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10月14日至15日,2025民盟科技论坛在湖南省株洲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盟员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交流研讨、积极献策。
论坛由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民盟湖南省委会联合主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谈及区域创新发展,丁仲礼强调要强化顶层设计,引导错位发展,开展区域创新体系深度研究,提出差异化、精准化的政策建议,推动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同时,构建联动机制,推动建立区域间创新合作联盟,打通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创新要素的流动通道。他还表示要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和产业集聚区,形成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以点带面、以圈促群,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论坛开幕式上,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常凯,山河智能创始人、首席专家、山河星航董事长何清华分别作了《半导体的前世今生:无尽的前沿》《以先导式创新构建低空经济发展新模式》的主旨报告。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产业协同、文化与科技融合等分论坛。专家学者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观点。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瑞认为,应强化“AI+基础学科”专项部署,构建高质量科研数据库,打造跨学科人才体系,探索多维治理机制,筑牢伦理安全底线。
全面放开eSIM服务意义重大且时机渐趋成熟。民盟内蒙古区委会办公室三级主任科员郭建强建议破除政策壁垒,构建监管新框架和风防新体系,构建健康新生态,培育产业生态,激发应用新创新,深化场景应用与创新示范,促进人工智能与通信产业深度融合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推动产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广泛应用于通信、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正在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闫凌州建议,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发达地区的集聚发展,加速场景驱动下的未来制造业创新。
多位专家聚焦科技文化融合发表建言。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魏三强建议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虚拟/增强/混合现实和超高清视频等前沿技术在文化和旅游场景中的深度渗透与广泛应用,推动数字文旅与农业、工业、商业、教育、体育等行业的跨领域融合,拓展应用场景。
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动漫与游戏作为新兴文化业态,影响力日益凸显。民盟大同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陈玉霞建议建立“文化数据库”,将故宫文物、敦煌壁画等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标准化数字资产,为创作提供素材支撑;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突破引擎、AI算法等关键领域,掌握技术自主权。构建“全球文化共创”机制,形成“中国元素、全球表达”的传播格局。
湖南工业大学教授陈卫华则提出,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建议沉下心“做功课”,不胡乱“抄作业”,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优势和竞争力;优先轻量文化项目,慎投看上去“大而美”的实体工程;建立“文化主导”机制,避免资本和技术反客为主;开放汇聚智力资源,营造文化创新好生态。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