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刘桂源
近日,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副所长郝雪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四川省科技厅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川西硬岩型锂矿智能找矿预测关键技术攻关与增储示范”揭榜挂帅人,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找矿的深度融合,探索为找矿实践装上更高效的AI引擎,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贡献智慧与力量。
据悉,2021至2022年,郝雪峰担任四川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项目负责人。面对项目启动晚、任务重、经费少的难题,他摸索出契合四川实际的技术路线,总结“内业整理十分法”“外业调查三步走”,培训技术人员上千人次。
半年内,该团队收集1万多份资料,充分运用大数据集成、筛选、自动处理等技术,核销10万多条存疑问题,完成2477个矿区、3043个矿山的清理,突破以往以年为单位的数据统计时限,实现小时级更新,并首次全面摸清全省矿产资源储量家底,首次实现矿产“储量、产能、生态”三位一体调查,首次将资源家底、开发潜力与环境影响纳入统一评价体系,首次构建覆盖勘查、开采、闭坑全生命周期的矿山动态数据库。调查成果入选四川自然资源新成就“成绩单”,为资源安全上了“新保险”。
记者了解到,郝雪峰25载扎根川西高原,用脚步丈量山河,累计完成近10万平方公里区域地质填图,面积相当于1/5个四川省域;以匠心探寻地下宝藏,累计提交140余万吨氧化锂资源量,规模相当于14个大型矿床。他还先后斩获全国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及自然资源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成果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