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颖 张园媛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以前经验丰富的关员主要依靠颜色、硬度、气味,对常见的几种木材进行简单分辨,大多数吃不准的要取样送检,实验室即使加班加点,也至少要2天才能出结果。”南京海关所属张家港海关关员陈旭东19日表示,如今“鉴木”系统可显示出木材材种信息。
“十四五”以来,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字化、智能化的海关监管服务形态逐渐形成。木材监管领域,变化也悄然发生。张家港口岸是全国重要的海运阔叶材进口集散地之一。2021年11月,张家港海关在全国海关首创研发的移动端“鉴木”木材AI智能识别系统1.0版本上线运行。
该系统借助便携式图像采集终端采集木材及有害生物的高清图像,运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一磨、一拍、一识,仅需5—10分钟,即可实现在进出境木材监管现场及实验室场景下,快速、智能、精准识别木材材种、针阔叶木材、昆虫、杂草种子。
为了给AI技术提供更清晰直观的“视力”,关员们经历了一场艰辛的图像采集升级之路。从最初成像较为模糊、色彩偏差大,到后来能清晰捕捉木材纹理、色泽的细微差异,“鉴木”设备镜头经历了五个版本的迭代升级。
“每进行一次升级,我们就直接拿到查验场地去验证。”陈旭东说,目前,鉴木系统可识别145种进出境监管常见木材、110种杂草种子及32种昆虫,已在全国22个直属单位45个口岸和实验室推广应用。依托“鉴木”系统的智慧平台、系统内外专家支持,海关口岸一线执法实现“同平台作业、同标准研判、同尺度执法”。
据了解,“鉴木”系统的成功实践,是“十四五”期间海关推进智慧化变革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南京海关正将此类智慧监管成果转化为通关便利化的强大动力,持续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