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贾玮楠
中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正式发布、6G技术与产业创新行动倡议同步启动、跨国科学表演秀点燃千名青少年科学梦想……近日,2025东湖论坛亮点不断涌现。本届论坛以“科普+科创+科技人才”为特色,通过十余场分论坛及系列活动,全方位构建“思想交流、创新传播、要素联动、协同发展”平台,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汇聚强劲动能。
要素联动共建区域协同创新体
“一键触达验证服务,精准对接中试平台。”在2025东湖论坛分论坛——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正式点亮。该地图首批整合了中部22家国家级高新区的484个科技服务平台,覆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等全链条服务,实现创新资源“一图总览、清单直达”。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表示:“中部地区是国家高新区重要集聚地,今年上半年,中部国家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比重达20%。加快打通省际创新要素流动通道,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与跨区域转移转化并重,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中部区域创新共同体。”
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正催生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中国信科集团联合湖北省内高校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起湖北省“6G技术与产业创新行动倡议”,致力构建自主可控、开放共赢的6G产业生态。中国信科集团董事长何书平认为:“6G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是未来经济和智能设备的核心基础设施。”
智能制造领域同样成果显著。在湖北,通过数字孪生系统构建的“镜像工厂”,利用AI算法将全球市场需求精准拆解为9条智能生产线的并行指令,使一件衣服的生产周期从72小时压缩至4小时。在工业母机领域,湖北拥有5家全国链主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连续创造三维五轴数控机床、超重型立式车床、万瓦激光器等多个“大国重器”,“湖北制造”正全速换装智能引擎。
人才集聚 夯实创新发展根基
以“向心力实验”拆解日常科学原理,专场解析气压变化规律,演示“静电悬浮”实验……10月15日,来自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普精英,为100多位武汉学生带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表演秀”。
东湖论坛期间,5场科普系列平行论坛围绕新兴技术、AI数智人创新应用、科普图书创作与传播等细分主题展开。其中,新兴技术科普论坛邀请中外嘉宾科普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科普图书创作与传播论坛汇聚出版界、教育界力量,探讨“双减”背景下科普阅读推广路径。
人才培养不仅要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更需要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在“前沿科技论坛”上,来自全球9个国家的18位顶尖专家、15个国家的46位青年人才齐聚江城,聚焦能源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三大方向展开对话。
此外,围绕国际化环境建设与科技进步、青年科技人才如何走好科研之路,专家们从政策支持、科研设施共享、国际交流平台搭建等方面建言献策,同时聚焦青年人才成长痛点、难点,搭建职业发展交流平台,为青年科技人才“破局解惑、链接资源、赋能成长”。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外人才中国行・农业科技创新”湖北专场活动紧扣“中国种都”建设需求,组织海外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深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洪山实验室等机构,通过主题分享、考察交流、人才签约,为湖北生物育种产业集群引进优质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