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10月18日,在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北兆育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加快京津冀一体化重大科技成果京科857新品种产业化推进暨田间观摩实收测产会”上,实收测产专家组现场宣布:“京科857”玉米实测平均亩产达到1134.63公斤,达到高产水平。
当日,由黄长玲、周顺利、崔彦宏、冯五平、宋炜等专家组成的实收测产专家组,对在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岗上村一农户种植的“京科857”玉米新品种示范田,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
专家组随机选取代表性田块,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实收、称重、水分测定与产量核算。专家组发现,该品种在抗逆性、适应性及商品品质等方面表现优异。
“在前期干旱、高温,中后期强降雨的不利气候条件下,能取得这样的产量实属难得。连续半个多月的阴雨天气后,籽粒仍干干净净,无粒腐现象,稳产高产特性显著,值得大力推广。”专家组长、中国农科院玉米育种联合攻关项目首席科学家黄长玲对“京科857”的表现印象深刻。
据“京科857”育成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久然介绍,该品种是团队针对黄淮海夏玉米区日益复杂的气候挑战,运用现代育种技术育成。“京科857”被广大农技人员和种植农户赞誉为“四耐”“四抗”品种,即耐干旱、耐高温、耐瘠薄、耐除草剂以及抗茎腐、抗穗腐、抗锈病、抗螟虫等,这些特性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生产条件和多种不利环境,最终实现稳产高产。
“‘京科857’的成功选育与推广,是我院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我院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与河北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深度融合,形成了‘科研在京、转化在冀、服务全国’的良好格局。未来,我们将继续强化协同创新,聚焦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京津冀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杨国航表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