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王璇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复支持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开展《推进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消费设施建设及场景提升总结和模式探索》重大课题项目,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该课题将填补国内特别是北方区域邮轮消费升级的系统性研究空白。
作为第四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地处胶州湾东岸、青岛市核心位置,陆域面积约14平方公里,包含青岛港老港区、历史城区、台东片区“三大区域”,既坐拥百年港航底蕴,又联动成熟城区消费生态。其中,大鲍岛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整体招商率近90%,年客流量1765万人次,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聚焦“设施升级、业态丰富、场景贯通”三大核心方向,全力推进邮轮母港从“交通枢纽”向“文旅消费地标”转型,打通从船上到岸上的消费链条,让邮轮母港成为激活区域文旅消费新引擎。
自2023年青岛在北方率先实现国际邮轮成功复航以来,2024年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引进4艘邮轮来青运营21个航次,接待出入境旅客7.1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五。2025年邮轮运营全面突破,在全国总运力下降、复航港口增多的情况下,引进5艘邮轮来青运营近30个航次,截至9月底接待邮轮23个航次,出入境旅客7.8万人次。邮轮经济的突破发展为进一步优化“邮轮+”消费生态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将以此次文化和旅游部重大课题为抓手,加速推进港区建设与‘邮轮+’模式创新。”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系统总结母港消费设施建设及场景提升成熟路径,形成可推广的“青岛打法”。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