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水稻智慧施肥现场观摩会”在黑龙江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行。聚焦“粮食主产区作物养分精准调控与减量替代技术”,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地方政府、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农场代表,通过现场观摩与交流,共同探讨“智能化推荐施肥提升水稻单产”的新路径。
与会者深入大兴农场第四、第九管理区以及七星农场第一管理区36队的试验田进行实地考察。“养分减量替代与精准调控关键技术”课题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朋在田间地头进行了讲解,重点展示了“智能化推荐施肥提升水稻单产”技术的集成应用效果。据徐新朋介绍,在大兴农场第四、第九管理区两个测产点,该技术应用成效显著,水稻单产分别达到1574斤和1553斤,增产6%—10%。其中,养分专家系统智能推荐、机插秧侧深施肥、秸秆还田与新型肥料等技术的精准组合,在减少施肥量、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产量与效益的协同增长,为黑土地保护与种植户增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解决方案。
观摩活动还通过专题汇报、田间讲解与研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何萍表示,在七星农场,智慧农业正从概念走向实践。智能化施肥与精准管理有望使我国粮食主产区在保障产量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环境友好、效益提升的多重目标。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科技项目的支持下,何萍研究员团队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大兴农场、七星农场等地开展智能化推荐施肥提升水稻单产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团队利用养分专家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确定最佳肥料品种、最佳肥料用量、最佳施用时间和最佳施用位置,结合建三江水稻地力条件,并采用水稻高产品种、合理增密等最佳管理措施,实现了建三江水稻单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肥料控量增效。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黑龙江佳木斯国家农高区管理委员会、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负责同志、专家与从业人员参与了此次观摩活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