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论坛2025”共议科技创新与未来城市

2025-10-21 09:18:1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王涵

10月19日,在南开大学建校106周年之际,由南开大学与韩国崔钟贤学术院共同主办的“天津论坛2025”在津开幕。本次论坛以“科技创新与未来城市: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来自17个国家(地区)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的300余名知名学者、各界精英齐聚天津,以更加国际和多元的视角,共同探索科技赋能城市发展的创新思路和有效路径。

近年来,南开大学弘扬“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传统,发挥学科、人才综合优势,系统谋划推进有组织咨政研究,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咨政成果。

开幕式上,《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指数年度报告(2024)》《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2024年)》《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2024》《中国地方政府发展能力报告2024》《数字绿色双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中国与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入境旅游发展与合作研究报告》《发现天津高成长企业50(2025)©报告》《阡陌幻彩——乡村振兴实践案例选编》《智能城市包容性发展评估指数框架》《中国月度电网碳排放因子计量模型及数据库》等10项具有南开特色的系列智库研究成果集中发布,从不同维度回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关键问题。

围绕“智能科技与未来城市发展”这一主题,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共同得主、2021年蓝色星球奖得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原副主席莫汉·芒纳星河,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龚克,著名科幻作家、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获得者、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2018)郝景芳展开高端对话,探讨城市智能化转型与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龚克在谈到未来城市发展时提到:“城市发展应朝着更绿色、更美好的方向,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幸福,这涉及交通、居住环境、生态、学习环境、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改造。城市发展不应以技术为中心,而应以居民体验为中心,政策设计要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

“未来经济扩容需依赖精神文化消费增长,基础物质生产自动化后,高端服务业将成为核心。城市公共空间应加强文化互动功能,保留社区温暖特质,避免科技发展导致人文缺失。”郝景芳在谈到未来城市时这样回答。

“展望城市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展望人类本身的未来。”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院长金裕锡将城市比作技术、治理与社会交汇的“生动实验室”。他表示,自2015年创办以来,天津论坛已成为探讨城市未来与治理挑战的杰出平台。

据了解,天津论坛始于2015年,隔年举办一届,已成为中外学术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与知名品牌。站在新十年的起点,南开大学将以智库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拓宽海内外合作渠道,在服务中国的基础上,着眼全球治理的共同挑战,推动产出解决世界重大议题的切实方案,为推动区域及全球进步与发展贡献更加卓越的“天津智慧”与平台力量。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摄)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