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洋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10月20日至26日是中国镇痛周。在各类慢性疼痛中,有一种常常被忽视的类型——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引发的头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杨立强解释,颈源性头痛是一种“牵涉痛”,往往疼痛在头、根源在颈。就像灯泡不亮了,问题可能不是灯泡坏了,而是连接灯泡的线路在某处出现短路或干扰。颈源性头痛正是如此,病根在颈椎或颈部的软组织,但疼痛的感觉却“投射”到了头部。
杨立强表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通常会感到后脑勺、头顶或太阳穴区域有持续的酸胀痛,且多数只出现在一侧。这种头痛会随着转头、低头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加重。同时,还会感觉脖子像根僵硬的棍子,活动不灵活。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头晕、恶心和怕光的感觉。
颈源性头痛与颈椎病导致的头痛是一回事吗?
“几乎所有因颈椎病导致的头痛,都可以归类为颈源性头痛;但并非所有颈源性头痛都源于颈椎病。”杨立强称,颈椎病是导致颈源性头痛最常见的原因,但颈源性头痛的范围更广,它还包括由颈部肌肉劳损等问题引发、但还未达到颈椎病标准的头痛。
并非所有颈源性头痛都源于典型的、有影像学改变的颈椎病,比如有些患者的头痛可能源于长期的低头姿势导致的肌肉筋膜问题。所以当医生诊断为“颈源性头痛”时,是在描述头痛的来源在颈部,要确定是不是“颈椎病”引起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哪些人群容易出现颈源性头痛?
目前我国颈源性头痛患者数量庞大,大概有5600万人,且呈现显著年轻化趋势,随着手机使用时长的增加和久坐生活方式的蔓延,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长。
专家表示,长期维持固定姿势的职业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程序员、教师等由于颈椎持续承受压力成为高发群体;中老年人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更易患病;有颈部外伤史的患者、长期姿势不良的低头族以及睡眠姿势不当的人都是易患人群,此外缺乏体育锻炼导致颈肌薄弱的人群也具备较高患病风险。
如何预防颈源性头痛?
杨立强说,预防颈源性头痛关键在于避免长时间低头,建议每使用电脑或手机30—40分钟就起身活动颈部,做仰头、转头拉伸。同时,要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让颈椎在睡眠中保持自然曲度。此外,平时加强颈肩部锻炼增强肌肉支撑,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颈源性头痛的困扰在于其隐蔽性与慢性化趋势。杨立强表示,科学应对颈源性头痛,关键在于精准诊断与阶梯治疗。疼痛专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重点评估颈椎的活动度、压痛点等。
杨立强介绍,具体来说,对于病史较短、症状较轻的患者,首选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效果有限时,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若神经阻滞后疼痛反复,推荐患者接受神经调控治疗。对于顽固性头痛患者,建议接受神经消融术。
杨立强主任呼吁,如果长期被头痛困扰,尤其当疼痛模式符合从颈部向头部放射的特点,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到疼痛专科就诊,明确是否为颈源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