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鹤
24日上午8点,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食堂采购的食材被送入校园食材安全快检室,检测人员迅速开展农药残留检测,“油菜合格”“土豆合格”“西红柿合格”……
食材入库前半小时完成农残检测,结果实时推送至学生家长手机,一旦发现不合格食材立即拦截并启动溯源。这一幕,在鸡西市公办学校、幼儿园及相关社会福利机构已成常态。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校长李微介绍,学生上学期间,学校食堂配有午餐和晚餐。每天早上,蔬菜批发市场会送来青菜和肉类,随后校方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师生在校能吃上安全放心的食物。
十月是鸡西市第十九中学的教学开放月,学校会邀请一些家长到校听课。李微告诉记者,有时家长听课结束赶上中午,也会到食堂参观、就餐,“家长们对校园食材安全快检室的工作都比较认可,检测人员都经过系统培训,这让家长很放心。”

鸡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雅辉介绍,为提高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实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化解,由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快检实验室”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于今年在鸡西市全面落地。该体系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靶向治理,推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由事后处置转向事前拦截。
记者了解发现,在推进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过程中,鸡西市统一了设备配置、检测项目、数据管理等标准,确保“快检实验室”建设规范、运行高效。为实现透明监管,鸡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步开发了线上小程序,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向社会公开。“家长可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学校当日食材检测信息,用数据说话,让家长放心。”鸡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科科长王岐永介绍,在风险管控方面,有关部门建立了从发现到溯源再到反馈的全流程闭环机制。一旦发现不合格样本,立即上报,启动法检程序,实现全市联动预警,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校园餐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鸡西市副市长李福胜介绍,鸡西市将持续发力,全面完善校园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培训,不断优化监管工作流程与技术应用手段,全力打造更加透明公开、安全可靠的校园食品安全环境,切实让学生家长安心、让社会各界放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