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荆晓青
10月23日,《中外学子来做客》交流会第五期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四季庭院举办。本次交流会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如何成‘人’”。来自北京大学及国外多所高校的专家、学子,通过主题分享、案例分析、教师评述与圆桌对话,共议AI时代教育的本质与未来方向。

解构核心:厘清教育本质与AI的深层关联
交流会伊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贾积有厘清了“教育”与“自然智能”的核心概念。他指出,教育是提升学习者自然智能的动态系统,由学习者、教师、媒介、内容、教学法五大要素构成,覆盖家庭教育至终身学习全场景,其中自主学习需兼顾“学什么”与“怎么学”,极具挑战性。人类自然智能包含感知、行为、记忆、思维、语言五大维度,可通过不同学科提升,如体育、音乐强化感知智能,数学、自然科学培养逻辑思维。
谈及AI,贾积有表示,人工智能是通过机器模拟人类及生物自然智能的技术,已在知识工程、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突破,部分技术水平媲美人类顶尖专家,“此背景下,需持续思考教育与AI的关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王小塞从哲学视角切入“教育如何成‘人’”。他提出,“培养人性”是AI时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但“人性”不能仅靠生物学定义——从“人机接口”等前沿设想,到日常依赖AI外包决策、转移精神劳动的现实,均让“人类本质”的界定更复杂。他强调,AI时代应对挑战的关键,在于持续追问“什么是人”“作为人意味着什么”,并守住“真实感”与“自我掌控感”,避免人类在技术依赖中迷失。
实践探索:AI重塑学习模式与教学实践
当前,AI正深度改变课堂实践,多位学子分享了AI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黄艳介绍,“城市科学”课程中,AI助手构建138个核心概念的知识图谱,准确率达89.5%,为教师释放设计课堂中深度学习时间;写作课程里,AI化身“认知互动伙伴”,引导学生反思推理过程;部分课程还借AI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应用能力。

结合自身经历,黄艳分析了生成式AI的优劣势:其在总结复杂概念、制订个性化学习规划、优化学术语言、转换代码等方面效率显著,但存在“幻觉”(生成虚假信息)、信息失真、“隐性宣传”等风险。她特别指出,人文社科领域中,AI已从“信息检索”转向“认知协作”,可辅助解构学术著作框架、生成参考文献,但核心局限是“输入决定输出”——无法自主提问题、验真伪,更替代不了人类的思考乐趣与创造洞察,“AI改变学习‘方式’,但永远无法替代学习‘意义’”。
南洋理工大学国际交换生李芝莹分享新加坡“教育科技总体规划2030”实践:部分学校开发AI互动活动平台与艺术创作工具,平均为教师每周节省超2小时备课时间;据OECD调查,75%的新加坡教师使用AI教学,新加坡教育部同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应对AI可能出现的错误,为技术安全应用提供保障。
利弊权衡:坚守人文内核,明确人类思考不可替代
在肯定AI价值的同时,与会者也深入探讨技术风险,强调教育需坚守人文内核。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研究生雅各布·莫蒂默与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刘芷昂围绕“人类思考的不可替代性”展开对话。
雅各布·莫蒂默引用两项研究警示“认知卸载”风险:频繁使用AI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负相关,且使用ChatGPT的学生在创造力、注意力相关脑区活动减少。他提出,教育需保留“无AI区域”,避免人类因过度依赖AI而丧失深度思考能力,“AI的价值上限,取决于人类自身的理解力。”他强调。
刘芷昂则以“中文房间”思想实验为喻,指出AI时代教育面临“空洞学习”的危机——当AI替代人类阅读文献、撰写论文,人类可能沦为“模拟理解却缺乏真理解”的高效工具。她强调,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类知识目的”的反思能力:AI可执行意图,但唯有人类能思考“为何而学”“如何生活”,这种反思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教育不应适应AI,而应让AI服务于人的成长目标”,这一观点成为整场交流会的核心共识之一。

教师评述环节,贾积有肯定AI在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同时强调教师仍是教育核心——教师的情感交流、价值引领与思维激发是AI无法替代的;王小塞则提出“若AI解决所有问题,人类如何支配空闲时间”,引发对“人类价值重构”的思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郑蕾则指出,AI不仅替代“认知劳动”,还可能夺走阅读写作中的“情感劳动”,而“理性思维与道德自觉”构成人类教育的核心价值,任何技术都无法取代。
观众互动环节,参会者围绕“家长参与AI教育对话”“AI与批判性思维”“中小学AI使用差异”等问题讨论,进一步凝聚共识——教育重心应投入阅读、深度思考等“促进人自身成长”的领域,而非依赖技术。
交流会最后,王小塞总结:“‘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如何成‘人’?答案不在某个人的发言里,而在我们共同的探讨中。”在AI持续重塑教育的未来,唯有坚守“以人为本”,持续追问与反思,才能让教育真正实现“成‘人’”的使命。
(受访单位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