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10月27日,由重庆市科协和南岸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重庆市科协年会主场活动暨特邀报告会举行,此次主题为“智慧科技引领时代·人工智能赋能未来”。

会上,发布了重庆市科技工作者最新状况。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战略的有力推动下,重庆科技人才集聚能力明显增强,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队伍呈现总量持续攀升、密度不断增大、学历逐步提高、工科特色明显四个方面特征。
调查统计显示,2024年重庆市科技工作者总量达到354.45万人,比“十三五”末增加100.09万人,年均增长8.65%。重庆市科技工作者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由2020年的7.93%,上升至2024年的11.11%。相较于2020年,2023年本科及以上层次人员占比提高4.59个百分点,学历增高。科技工作者工科特色明显,在2023年新增科技工作者中,工学领域人员最多,占比达59.54%;与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科技人才需求基本匹配,为重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坚实支撑。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科技工作者的核心组成部分,重庆市R&D人员在2023年达到22万人。
现场举行了系列签约仪式,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重庆云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签署“意识与认知障碍解码与调控的新型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和共性服务平台”项目,南岸区文化旅游委、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和重庆邮电大学签署“人工智能与文旅实验室”项目。

现场还为2025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重庆赛区)一等奖获奖代表颁奖,为2025年重庆市新建院士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授牌。据介绍,本次为2025年新建海智工作站的授牌,是重庆市系统性构建“1+2+N”海智站点矩阵、深化“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的关键举措,即形成以1个中国科协授牌的“重庆海智基地”、2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为基础、动态建设管理N家海智单位的站点网络和工作格局。
在主旨报告环节,邓子新院士、钟宁院士、王家功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合成生物学赋能生物医药的新质生产力》《网络智能(WI)3.0:探索万物互联世界,构建未来智能社会》《21世纪先进材料:游戏规则改变者》的大会报告。
据了解,年会期间,还将围绕相关主题举办4场专题学术活动,13场专题沙龙,科学家精神宣讲报告会等3场专项活动。
(主办方供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