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记者30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位于西藏林芝市米瑞乡玉荣增村的一处玉米绿色高产示范田日前经测产,示范田1实收产量为1842.72公斤/亩;示范田2实收产量为1699.96公斤/亩。这一测产结果刷新了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该示范田主要依托“中低产田作物增产与土壤培育互馈调控原理与技术”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西藏农牧大学合作共建。
“该示范田于4月18日播种,10月25日成熟,示范田1选用双穗率高的玉米品种,种植密度5500株/亩,双穗率72%;示范田2选用耐密玉米品种,种植密度11000株/亩。”据示范田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侯鹏介绍,该示范田集成应用了全要素全时段根际养分局域调控、高产反馈地力提升等关键技术,成效显著,为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提供了新路径。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新平指出,合理密植与土壤—作物系统精准局域调控技术的结合,在实现玉米增产和减肥的同时,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有助于推动藏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协同发展。
本次测产工作由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林芝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及西藏农牧大学等六家单位的七位专家组成。


“本次产量纪录的大幅突破,主要归功于作物超长的生育期。其完整生育期长达六个月以上,且灌浆期超过九十天,这为高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测产专家组组长、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张吉旺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指出,本次突破开辟了玉米绿色高产的新路径,对西藏乃至全国“绿色吨半粮”创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