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在广州召开

2025-10-31 15:52:2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10月30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在广州召开。孙宝国、朱蓓薇、吴清平、陈坚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行业专家参会,旨在推动食品科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培育高素质食品科技人才梯队,强化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为食品工业迈向“十五五”新征程提供科技支撑。

孙宝国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在缓慢复苏中呈现动能不足、增长失衡、碎片化加剧的特征。在此背景下,我国食品工业发展韧性依然强劲。面向“十五五”,食品科技界与产业界需携手共同应对各种新的问题与挑战。一方面,科技界要走出实验室,去凝练和解决产业的“真问题”。另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筑牢食品工业的发展根基。

广东省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表示,广州素有“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食品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备、市场空间广阔,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1700亿元,餐饮业营业额超千亿元。希望以此次年会为契机,各界在技术攻关、产业融合等方面深化交流、共谋发展。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孙传范指出,我国食品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面向“十五五”,农村中心将进一步强化专项管理,做好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服务,搭建农业科技企业服务管理平台,大力推进项目成果的转化落地。

主题报告环节,大连工业大学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蓓薇指出,AI正深度重构饮食生态。当前,食品工业4.0通过AI大模型、多模态感知等技术,赋能家庭厨房从“工具智能”向“生态智能”跨越,通过“食品科学+AI”,实现“零厨艺”制作高品质膳食。她期待,我国食品科技界能以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为核心,深化融合人工智能与家庭烹饪,加速食品工业与饮食生态的共同发展,最终为大众构建一个集美味、营养、健康于一体的数字美食新生态。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在报告中探讨了通过挖掘微生物资源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新路径。他指出,微生物资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科学大数据库(以下简称数据库),建成涵盖食源性致病菌、食药用菌等9大专业数据库。数据库的构建,正立足全球视野、服务国家核心战略,从传统表型解析进入组学数据驱动的研究新模式。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杨在《从柑橘加工到生物合成》的报告中指出,要突破柑橘传统加工的产业发展瓶颈,关键在于推动加工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可通过拓展加工新资源、创制成分合成新路径、优化高值产品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柑橘中活性成分的制造日益依赖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等技术路径。该领域的技术趋势集中于利用代谢途径重构与酶工程优化,提升细胞工厂合成效率,实现从原料到高值产品的全程可控。

开幕式上,主办方还举行了学会会士授予仪式,授予李宁、丁钢强、马海乐、史贤明等4位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称号。2025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同期举行。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