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通讯员 陈苑
近日,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实验室成功实现手抛无人机试飞。该机型采用3D打印技术,具备超低成本生产能力,未来可搭载多种类型的光电吊舱,对各类环境实现高效实时监测。
作为由诸暨市政府、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方签约共建的科创平台,浣江实验室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孵化科技型企业22家,并与9家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
作为浣江实验室的孵化企业之一,浙江镭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实验室共建了先进飞行器研究中心,专注于智能无人系统测试装备的研发与制造。该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目前处于中试阶段的创新成果——“非定常风场生成器”已获500万元订单。
“研发中心汇聚了平台研发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围绕企业面临的卡点和难点开展科研攻关。技术一旦突破,即可直接在孵化企业进行试验,形成‘企业出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的闭环机制。”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
孙书剑是首批入职浣江实验室的研究员之一,如今正带领团队研发微纳星表航天器。今年年底,他的团队将通过公司化加速推进成果产业化。
“与单纯做研究或只专注产业化的机构不同,浣江实验室既保留科研属性,又切实助力技术落地。双管齐下,极大缩短了科研成果从想法到产品的周期。”在诸暨的两年间,孙书剑感受最深的是当地“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赋能”的模式。
2024年,诸暨市航空航天产业规上产值已达43亿元;今年1—8月,该产业规上产值实现31.05亿元,同比增长13.3%。零重力航天器、弘飞空天等17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总投资高达221亿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