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马才成:让非遗在传承中绽放时代光华

2025-10-31 19:36:4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田军

每逢节假日,甘肃省天祝唐卡省级传承人马才成都会尽量抽时间到县博物馆天祝唐卡展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解天祝唐卡的历史和艺术特色,让更多的人认识这项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艺术对我而言,不光是一份职业,更多的是一种追求和坚守。”马才成说。

2023年,马才成工作室被授予“唐卡艺术传承保护基地”,被甘肃省总工会聘为陇原工匠工作室。2024年,马才成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天祝唐卡画院被确定为第二批“甘肃省工匠学院”。2025年,马才成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定为“大国工匠”。

创新技艺:天祝唐卡焕发新活力

走进马才成的工作室,一幅幅精美唐卡映入眼帘。马才成站在未完成的唐卡前,神情专注,手中舞动的画笔,仿佛在与时光对话。

“小的时候,我常拿着毛笔去临摹五彩斑斓的壁画,从那时起,我就跟唐卡结下了不解之缘。”马才成回忆道,从八岁起,他便开始学习藏文和藏族传统绘画,先后师从华锐著名唐卡老画师罗藏丹巴和青海省藏族传统绘画大师夏吾才让,系统掌握了唐卡绘画和堆绣工艺技术。

在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马才成大胆借鉴国画、素描技法,汲取工笔、写实等画法,将“三水风格”融入天祝唐卡绘画,使天祝唐卡艺术呈现出多样化、交融化的特点,形成细腻圆润的绘画风格。同时,他将社会文化元素融入创作,描绘锦绣山川,讴歌繁荣和谐,弘扬“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伟大主题,对天祝唐卡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创作的《白度母》《千手观音》《吉祥天母》等作品广受好评,《吉祥天母》荣获第四届甘肃省文化产品博览会金奖。

马才成说:“每一幅唐卡都是一个故事,我希望能通过唐卡的创作,让更多人了解唐卡的内涵。”

无私授艺:非遗传承谱写新篇章

2004年,马才成调入天祝县民族中学后,大力推广唐卡绘画学习,学校学习唐卡绘画的学生从每年五六名增加到四五十名。在他积极推动下,学校开设唐卡班,开创了全国非遗进课堂的先例。

“我很爱学唐卡,跟着马老师已经免费学了一段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困惑会找马老师,马老师也会及时向我们解答困惑。我以后会跟着马老师认真学习唐卡,将这份非遗传承下去。”学生阿双菁说。

从教二十多年来,马才成已培养148名学生考入省内外高等美术院校,9名学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攻读唐卡工艺美术研究生,300多名学生在各行各业传播非遗。

“在跟随马老师学习唐卡的这些年里,不仅学到了唐卡的绘制技艺,更多的是学会了马老师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我会将这份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马才成的学生东才锁说。

唐卡绘制技艺,是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值得用心传承。马才成自筹资金在天祝县创办华锐唐卡博物馆、华锐唐卡画院和非遗传习基地,占地6000多平方米,收藏精品唐卡356件,明清实物唐卡4幅,全国涉藏地区现代名家唐卡12幅,采集唐卡矿物颜料50多种。2022年5月,在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非遗展览馆创办天祝唐卡展览馆,占地5700多平方米,馆藏唐卡200多幅,打造了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风格最全的天祝唐卡展览馆。

“老师嘱咐我一定要把唐卡传承下去,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马才成表示,今后将继续牢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天祝唐卡传承、发展和宣传中注入新元素,提升新高度,拓宽新路子,坚定不移地促进唐卡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