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超低轨商业航天吸气式电磁推进系统在四川成都加速部署

2025-10-31 20:08:3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孔若溪

近日,山海星耀(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海星耀”)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家蔡东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超低轨空间应用领域研发的全球首创性商业航天吸气式电磁推进系统及“无电极”式推动器,正在成都市锦江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公司计划于2026年发射试验卫星,实施推进系统“在轨验证”。

蔡东升告诉记者,公司核心团队七年前就出于产业前瞻性选择在“超低轨空间应用”领域深耕。他介绍道,超低轨卫星的轨道高度在100公里至300公里之间,该高度区间具备传统低轨所不具备的轨道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将轨道大气中稀薄的氮、氧气体转化为“发动机”动力来源,不仅能显著提高卫星体积应用率,还能大幅增加卫星在轨寿命。因此,在该区间“占频抢轨”对国家航天产业降本增效、助力空间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在相关领域的尝试都尚未克服燃料耗尽终结卫星寿命的难题。除此之外,超低轨卫星推进系统还主要面临着两大挑战,即传统推进器电离工质时对空心阴极的持续腐蚀、太阳活动导致的大气变化对动力供应稳定性的影响。”蔡东升表示。

对此,山海星耀团队研发出一套首创性吸气式电磁推进系统及“无电极”式推动器:动力系统将轨道大气作为燃料,24小时不间断吸收气体以弥补轨道大气浓度的不足,利用太阳能实现混合气体的高效电离,直接解决卫星燃料供应问题。此外,“无电极”式推动器的设计保护推进器部件免受原子氧腐蚀,解决了传统“霍尔电推”空心阴极被腐蚀的问题。据团队保守估计,推进器的使用寿命至少可从1年多延长至6到8年。

截至目前,团队已通过大量“地面环境模拟实验”验证该套动力系统切实可行。

“公司团队取得的关键技术突破,不仅让超低轨空间的开发和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更以实际行动响应了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我国空间资源利用与布局提供了技术支撑。”蔡东升坦言,“成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产业规模、人才资源和政策支持力度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助益。目前公司仍然将研发作为主要着力点,我们期待与商业航天上下游企业深化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实际产能转化。”

蔡东升表示,下一步,山海星耀计划于2026年自主发射一颗搭载自研吸气式电磁推进系统的卫星,通过“在轨验证”获得更加真实、更加精准的空间数据、轨道数据和运行数据,测试卫星和推进系统的整体在轨性能。

责任编辑:聂慧敏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