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10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自2026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海商法》对于推动我国航运和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更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海洋强国和航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立法进程中,大连海事大学全程深度参与,彰显了高校的学术担当与专业力量。
大连海事大学深耕海商法领域近半个世纪,自198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国际海事专业本科生,自此拉开了新中国海商法本科教育的序幕,目前已形成了国内外唯一具有海商法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高等院校。2017年交通运输部正式启动修订工作后,鉴于修法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委托大连海事大学牵头组建《海商法》修订研究课题组。原《海商法》主要起草人、大连海事大学前校长、著名海商法专家司玉琢教授带领团队全程参与,时任法学院院长初北平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法学院十余名专家教授担任负责各专章修订研究工作小组的组长、副组长,执笔具体条文建议案,并有专任教师借调至交通运输部法制司服务《海商法》修改工作。团队召开近百次调研会,梳理立法空白与滞后问题,吸收国际国内研究成果形成的《海商法》修订建议草案于2020年1月被交通运输部报送国务院的《海商法(修改送审稿)》采纳,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学术成果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
在司法部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教授领衔组建专家团队,积极主动对接立法机构的研究需求。司玉琢教授、单红军教授、朱作贤教授、李志文教授、韩立新教授、曹兴国教授等多次受邀参加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国海商法协会组织召开的专家座谈会或受邀提供专家意见,通过举办高端会议深入研究《海商法》修订中的重大疑难问题。
在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最后阶段,法学院再次精心组织形成“《海商法(修订草案)》建议的报告”提交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为相关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大连海事大学将为新《海商法》的贯彻、执行与一带一路的法制引领继续作出贡献,努力建设以海商法为龙头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学科,着力打造国家级涉外法治智库,为提升我国海洋海事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继续贡献力量。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