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消费者反感的不是食品‘科技’,而是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狠活’。”31日,在市场监管总局举行的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该局食品安全总监孙会川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的抽检任务中涉及食品添加剂项目227.45万批次,检出不合格2.12万批次,不合格率0.93%。
孙会川表示,食品添加剂本是食品工业的产物,合理规范使用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然而,部分不法经营者将其当作过期原料的“遮羞布”和掺杂使假的“鬼把戏”,这已成为监管的重中之重。
为严厉打击此类“狠活”,今年4月,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联合启动了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行动。此次行动贯穿“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具备五大特点。一是全链条整治,覆盖从农产品源头、添加剂生产销售,到食品生产、餐饮加工乃至网络销售的全过程,强化部门协同。二是聚焦四大痛点,针对源头带入风险、生产经营薄弱环节、“两超”(超范围、超限量)乱象及网络销售行为等重点问题,分别制定规范,严格执法。三是推动“非必要不添加”,倡导企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则不用,推动行业实现减品种、减用量的“双减”目标。四是强化行业自律,指导多家行业协会发出倡议,呼吁企业在研发、生产和标签标识中践行“非必要不添加”原则,如实标注。五是保持高压打击,对滥用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等违法行为深挖细查,严厉追责。
孙会川表示,此次治理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办“两超”案件13180件,涉案金额2331万元,罚没款9038万元,其中89件已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孙会川说,市场监管总局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安全监管,巩固治理成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