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肖云梦
10月30日,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上百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展开智力激荡,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建言献策。专家们不仅盛赞了以四川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也呼吁全球各国携手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让文化遗产保护惠及当下与后代。

据悉,此次论坛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大学主办,以“保护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为主题,展开一个主论坛和4个平行论坛的活动。参与主旨演讲的中外专家学者达80多位,参与圆桌对话的专家则多达60余人。
在主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卜宪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意大利中央文物修复院院长路易吉·奥力瓦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深厚底蕴、构建全球视野下的非遗整体性协同保护机制、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等主旨开展演讲。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际合作的开展和对有关国际遗产保护文件的认识,一系列重要的遗产保护概念、理念渐渐被引入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实践。“不改变原状”“真实性”“完整性”等重要原则被系统引入中国,推动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化与国际化。
以四川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有目共睹。四川自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到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始终在遗产保护与利用中走在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指出,四川三星堆、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既彰显了中国的引领作用,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珍贵范例。
会上,意大利中央文物修复院院长路易吉·奥力瓦表示,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标不仅是保存单件艺术品,更是为这些人类瑰宝建立可持续的保护体系。中意两国的合作,正在为守护人类共同记忆谱写新的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