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智绿双链”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11-01 19:17:4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实习生 赵林芳

谈起蚕丝,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柔软的丝巾,或是滋养肌肤的面膜。然而,科研的巧思赋予了它全新的使命:从天然蚕茧中提取出的丝素蛋白,能制作一种可被用于骨折治疗的“蚕丝蛋白骨钉”。

10月23日,记者在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中看到全球首创的“蚕丝蛋白骨钉”。“我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合作,研制出的骨钉力学性能超越钛合金,并且能被人体自然吸收,患者无需二次手术取出。”鑫缘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储呈平介绍。

目前,双方科研团队已从天然蚕茧中提取丝素蛋白,研制出多种类型的生物医学材料。蚕丝,正从一种古老的纺织材料,变身为现代医学的智能修复师。

近年来,江苏积极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各企业通过技术革新、产能升级与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共绘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智能制造成为转型引擎

在扬子江药业集团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的提取2号车间,中央控制室大屏实时跳动中药提取罐的智能制造参数。蓝芩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等年销超10亿元的“拳头产品”在此高效产出。

车间涵盖WMS物流输送线,以及投料区、提取浓缩区等功能区,采用流体力学设计,药液转运零能耗,契合绿色制造要求。“DCS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与数据溯源,最大程度保障产品质量。”扬子江药业信息部负责人蒋军介绍,车间配备118台7吨提取罐及500余台套设备,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近3倍,年处理药材4.2万吨,产能居全国前列。

该公司首创的中药整体物流与机器人投料系统,构建起从药材前处理到提取的现代化解决方案。

在持续耕耘医疗器械产业的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依靠持续研发投入驱动企业不断创新。公司副总经理郑洪喆表示,他们正加速推动AI、大数据等技术与传统医疗器械的融合,推出轻量化、可穿戴医疗器械满足消费需求。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95亿元,同比增长9.44%;2020年至今累计投入超26亿元。

作为国家艺术染整基地,江苏华艺时装经过3年研发,推出国内首条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保留手工扎结核心工艺,嵌入机器人软件连接、视觉检测等技术,实现传统扎染技艺数字化转型。

夯实绿色发展的根基

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节能减排是企业必答的考题。

镇江经开区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公园内,锦鲤游弋,孔雀、梅花鹿栖息,工业与生态和谐共生。该公司凭借绿色发展理念与超前布局,从高能耗企业转型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苏省首批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

“构建源头与过程减量体系,90%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剩余废水经自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用于养鱼、道路保湿等。”公司水环处处长赵国福介绍,近年累计环保投入超20亿元,通过光伏发电“借光生能”、锅炉超低排放“点蓝成金”,打造传统产业“绿色工厂”标杆。2024年,金东纸业50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年发电超5000万千瓦时,年节水700万吨,减碳约4万吨。

同处镇江经开区的维克(江苏)环境设备,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发展始终。能源端,厂房屋顶光伏板输送绿电;研发端,全系列变频技术精准控能,创新“三联供”技术同步制冷与制热,全方位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从扬子江药业智能提取车间到金东纸业环保公园,从鱼跃医疗AI赋能到维克环境清洁生产,江苏产业一线正铺展“智造+绿色”双轨融合的生动图景。

在低碳产业链上做文章

在江苏省镇江句容市边城镇仑山深处,一座碧绿的水库镶嵌在层峦叠嶂的山间。

但它不仅仅是一座水利设施,还是既能发电又能储能的“超级充电宝”——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正悄然运转。

这座总投资96.06亿元、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的“绿色充电宝”,正以其独特的调峰调频能力和澎湃动能,守护着长三角的万家灯火,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6号机组正在进行为期15天的试运行,预计28日并网投入商业运行,至此句容抽水蓄能电站6组机组将全部投入商业运行。”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技术专家常乐介绍,电站投运后每年可节约燃煤消耗量约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约35.7万吨。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从源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之举。这座世界级电站带来的不仅是清洁电力,也为江苏的绿色低碳发展增添了重要筹码。

今年,江苏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破亿”省份。“江苏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随着近年来江苏新能源发展呈现‘风光剧增、海陆并举’的高速增长态势,单位面积新能源发电装机已达每平方公里942千瓦。”国网江苏电力发展部副主任高正平介绍,江苏新能源占电源总装机的46%,比“十四五”初增长1.91倍,年均增速超2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2025年1至9月,江苏新能源发电量突破1298.73亿千瓦时,区外新能源风电192.4亿千瓦时,光伏43.2亿千瓦时,1—9月全社会用电量6737亿千瓦时,区内区外新能源占比22.75%。

电力消费增速变化趋势侧面印证了经济稳中有进的整体趋势。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江苏GDP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2811.0亿元,增速达5.4%。

如今,在江苏,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绿色化导向下,持续开展升级改造,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突破,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持续涌现,数量领跑全国。

夯实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基底,江苏还围绕发展绿色低碳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做文章。

放眼江苏,以光伏、风电、氢能以及新型储能为代表的绿色新能源产业,正串企成链、聚链成群,其中风电整机制造业占全国产量的30%;硅片、晶硅电池等更是达到全国产量的40%,研发生产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群的布局不断向新向绿。

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表示,全省船舶海工、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下一步将继续支持高技术产品、绿色低碳产品扩大出口,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