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路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批量化造船跑出“加速度”,累计交付新船43艘;上海电气全球首台ITER磁体冷态测试杜瓦交付;华谊集团启动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项目签约落地……11月4日,记者从上海产业经济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媒体通气会上获悉,前三季度上海市产业经济维持向好态势、稳中有进。

上海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辛磊夫介绍:“9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累计增长5.3%,上拉我市国内生产总值1.1个百分点。35个工业行业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9个行业的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1—9月,全市三大先导产业增长8.5%,三大先导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12.3%,较2024年提高0.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7.3%,相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达到44.1%,在全国排名靠前。其中,新能源(19.6%)、新一代信息技术(10.9%)、高端装备(10.3%)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向新而行。
汽车产业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得益于政策精准发力、技术创新突破和消费潜力释放,前三季度,上海实现汽车工业产值5225.0亿元,可比增长11.8%,占本市工业总产值17.7%,汽车产业压舱石作用明显。上海市经信委汽车产业处副处长陈可乐介绍:“1—9月,整车产量123.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9.7万辆,占全市汽车产量64.5%。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超22万辆,同比增长25.4%;历年累计推广187万辆,居全球城市第一。”
今年以来,重大装备产业继续呈现较好增长态势,产业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上海船舶海工重点企业共完工355.5万载重吨,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当前,船舶海工产业绿色化转型、数智化提升发展态势加速演进。如外高桥造船6月交付英国UML公司的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常规海况下年均节省燃油约12%,年减碳量近5000吨。沪东中华利用RPA流程机器人管理设计变更,利用数字化知识库和智能流程将设计图纸处理耗时压缩至15分钟。”上海市经信委重大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杨政说。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济贡献度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77.43亿元,增长15.5%,快于全国(11.2%),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上拉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个百分点。同时,营业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370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1%,为“十四五”期间增速最快。此外,企业融资领先全国。上海市经信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一级调研员何炜介绍:“前三季度,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共完成185笔融资,笔数占全国16%,位列第一,主要集中在AI大模型及应用、工业软件、互联网平台、物联网技术服务等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全市外向型经济展现更强韧性。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长7.1%,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其中9月当月,汽车、机械、船舶等行业出口交货值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合计出口1936.7亿元,增长10.3%;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机床、石化机械等高端装备出口分别增长41.6%、39%、36.5%、29.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