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看得见”,学习更精准AI教学为烟台职业学院注入新活力

2025-11-07 18:58:2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孙梦佳

  当职业教育遇上AI,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不久前,在烟台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烟职”)智能控制系2023级电子信息专业1班的教室里,学生们跟随AI智能体学习数字电路课程。这位“AI教师”不仅能通过实时计算、动态电路图绘制等交互功能,帮助学生们构建知识体系,还具备课后答疑、错题解析等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们实现“预习—学习—复习”的完整闭环。

  已经习惯了AI教学的烟职学生王佳琦告诉记者,“AI教师”擅长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操作,既能帮她巩固课本理论,又能提升她的实践能力。

  学生有了新“老师”

  这学期,烟职智能控制系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们发现,必修的《数字电路》课程有了新变化。

  烟职智能控制系副主任张海丹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学校率先在《数字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引入了“AI教师”,其本质是通过建立本地知识库,综合运用DeepSeek、豆包等大模型,开发出的课程智能体。该“AI教师”能像真人教师一样和学生沟通,还能结合课程内容拆解知识点。例如讲常用数制的转换时,“AI教师”可以准确为学生解答任意数的转换结果并提供运算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

  不仅如此,该专业还开发了一套智能系统。该系统是基于典型工程案例库、教师自编教材、教学课件、题库等资源构建的专属知识库,融合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拆解知识点、规划学习路径等。

  在王佳琦的印象中,过去同学们学习数字电路知识,遇到“时序逻辑电路故障分析”这类难题,要么问老师,要么对着课本死磕解析,但“AI教师”介入后完全不同了。

  她告诉记者,此前她向“AI教师”提问:“这个电路为什么输出时序不对?”“AI教师”会先调取案例库中的相似工程案例,再一步步拆解“先检查时钟脉冲频率,再看触发器复位端是否接错”,甚至能根据学生过往的错题记录提示:“你之前也在‘触发器电平触发’这个点出过错,建议先补这个基础知识点。”

  如今,“AI教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烟职课堂上。

  据了解,作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烟职启动了首批专业数字化改造计划,涵盖高端海工装备、现代化工、工业机器人、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领域,依据各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借助AI技术重构课程体系,通过“AI+专业”的深度融合,培养能灵活使用智能工具、引领产业变革的数字工匠。

  打破专业壁垒

  对烟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毕玉浩而言,这学期的学习内容有了明显变化——无论在课堂还是实训车间,他都要学习掌握多种专业知识。

  记者采访期间,他和同学们正在参加“智能机器人开发与制造综合实训项目”。据了解,烟职通过整合计算机、智能制造、自动化等教学资源,开发了该项目,要求学生完成智能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算法编写、系统联调等相关流程任务。

  该项目的教学组织也体现出多专业协作的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机械工程教师负责讲解机器人结构设计,智能控制教师教授学生利用机器人ROS系统编写驱动程序,机电一体化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系统集成与联调,形成了“一课多师,协同授课”的创新模式。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跨专业课程体系的支撑。记者了解到,围绕智能机器人技术,烟职开设了《机器人控制与AI》《智能制造系统设计》等交叉课程,形成“基础理论—技术应用—综合实践”三级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跨专业教学体系也为AI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近日,烟职教师李爱玲博士负责的“AI背景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入选了教育部2025年度“人工智能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建设项目”立项名单。在烟职,共有5个课题获得立项,这也是烟职教师在AI教学方面不断探索的缩影。

  为全面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数智体验,烟职已完成DeepSeek、千问、华为盘古等多个大模型部署,建成“华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数字烟职”决策支持中心和公共基础、公共服务、智慧教学3个平台。烟职党委书记陈新姿说,学校将积极搭建国家级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全力打造“AI+专业群”的数字化教育生态,精准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职教数字化转型提供“烟职方案”。


责任编辑:苏菁菁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