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正式印发《成人健康体检项目推荐指引(2025 年版)》(以下简称“指引”)。这被认为是时隔11年对健康体检行业给出的明确、统一“新国标”。
《指引》将为群众的体检体验带来哪些变化,针对当前体检行业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约束和规范。11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行业专家。
提前初筛,让体检告别“千人同检”
《指引》给出明确的成人健康体检工作流程图,要求必须通过自测问卷、初步评估、慢性病评估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体检项目设置。
“过去行业常以固定套餐为核心,而《指引》强调‘基本项目+个性化加项’框架,能够让体检更加聚焦不同体检者的健康需求。”美年健康集团董事长俞熔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千人同检”的套餐型体检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客户的健康需求,体检的本质是发现健康问题,如果能够在体检前初筛需求,再给予匹配的体检服务,将让公众获得更加高效的服务。
“《指引》中推荐的《健康体检自测问卷》,将在体检机构初步评估客户疾病风险、规范评估过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京东健康副总裁、京东健康消费医疗业务总经理吴大领表示,问卷自测结果将作为体检机构为用户提供筛查项目建议的依据之一,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或常见恶性肿瘤风险较高者更有必要进行慢性病风险筛查项目,希望获得个性化深度检查的体检者也能精准地选择附加项目。
AI赋能,改变“只检不管”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结合体检者年龄、职业、家族史、既往数据等多维度信息,对健康薄弱点进行预判并据此生成“一人一案”的体检方案成为可能。
“我们基于生成式大模型研制了人工智能个体化套餐自动生成系统。”俞熔表示,人工智能还是打通体检与治疗的关键。AI智能改变过去“只检不管”的模式,不仅提供个性化套餐还匹配专业解读和健康干预意见,助力体检真正成为长期健康管理的起点。
“《指引》中明确提出鼓励健康体检机构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支持,也坚定了我们以AI赋能的决心。”俞熔说。
直击问题,引领体检投入转化为健康价值
当前,部分体检机构为追求营收,推荐不必要的高端检测,既增加了用户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指引》以清晰的流程图和明确的评估指标阻止体检机构为追求利益诱导体检者进行非必要检查。
“评估指标的明确,进一步杜绝了无指征检查,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健康价值。”俞熔表示,借助AI系统智能评估系统,美年大健康能够进行筛查有效率的考核,从机制上避免了过度检查。
此外,针对部分体检机构存在的调查问卷环节欠缺、内容不完整、完成质量不高等问题,《指引》发布也成为要求完善“发令枪”。吴大领表示,如果问卷环节与体检项目匹配度不高,将导致体检者对体检项目的意义及检查结果理解不清,进而引发对体检机构检查质量的不信任。为了加强项目针对性,京东健康体检中心实施“私人医生主导制”,通过该服务,体检者在体检前就能与资深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在医生指导下完成问卷调查与个人健康风险评估,保障体检项目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吴大领认为,《指引》将推动行业及客户对个性化体检服务的认知普及,助力京东健康体检中心更好地为个人筑起专属健康屏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