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11月7日,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38位优秀科学家与193项重大科技成果斩获殊荣,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奖项设置涵盖人才与成果两大类别。在人才奖方面,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董进研究员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前者在干细胞治疗I型糖尿病领域初步实现功能性治愈突破,后者研发的“长安链”使我国区块链底层技术跻身全球领先;常凯、陈天石等26人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马蒂亚斯·谢弗勒等10人获国际合作中关村奖。成果奖中,自然科学奖57项、技术发明奖2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12项,各奖项均分设一二等级。
此次获奖成果呈现三大亮点:基础研究持续发力,占比达29.5%,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高温超导规律研究、北大钙钛矿光伏材料等原创成果引领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多点突破,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激光精密焊接等技术落地应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京东方、图湃医疗等企业参与的获奖项目连续六年超半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获奖成果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清华大学直流电压变换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北京卫星制造厂月球钻取采样技术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任务……青年人才成为创新中坚,45岁及以下获奖者占比超半数,“85后”学者胡晗等青年科学家在无人飞行器通信等领域崭露头角。
据了解,所有获奖者聚焦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勇闯科技“无人区”,从源头破解技术难题,为北京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支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