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今年是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11月7日—9日,由江西省汉代文化研究中心、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主办,江西省海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

来自全国60余家考古、文博、高校等专业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研究与汉代区域文化等课题,展开深入学术探讨与交流,凝聚学界智慧,共话海昏汉文化研究前景,共绘遗址保护发展蓝图。
11月8日上午,“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举行,上午的主旨发言分为两场,上半场中,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杨军作了主题为《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与研究的主要收获》的发言,对海昏侯墓成果公布以来取得的成果做了回顾并对最新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享。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研究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贾丽英副会长、江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赵明教授分别作学术分享。

下午分组讨论环节聚焦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研究、汉代历史文化研究及汉代区域文化研究的前沿。来自国内60余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与会学者汇报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围绕海昏侯国遗址与汉文化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讨论内容横跨历史、考古、文化、艺术等领域,学者从多元视角阐释了海昏侯国遗址与汉代区域文化之间的联系。这些卓有价值的探讨,极大地丰富了对汉代文化内涵与海昏侯国遗址价值的认知体系,为后续的考古研究与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学术思想,并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次研讨会集中展示了海昏侯国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以来国内汉代区域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海昏侯国遗址的出土文物与汉代区域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拓宽了我们对汉代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的认知。这些成果为遗址的后续研究注入了新动能,也为汉代大遗址“考古先行”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提供了科学范式。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