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11月5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采集室内,小冯在妈妈的陪伴下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成为银川市第60例、宁夏第163例、中国第2143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年轻的小冯热衷公益,十余年间坚持无偿献血。她身高171厘米,平日十分注重身材管理,常年保持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2022年6月,小冯在一次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当即决定留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25年8月,当银川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知她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时,她毫不犹豫答应捐献。为了让身体达到最佳捐献状态,这位平时严格控制体重的姑娘,主动在捐献前增重3公斤。

“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特别不容易,每次配型成功就挽救了一个生命。”银川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众日常要保持规律中等强度运动,如每周3到5次快走、游泳、瑜伽等,避免长期不运动或突然高强度训练,防止身体机能波动;长期坚持均衡饮食,多吃优质蛋白、新鲜蔬果和全谷物,少碰高油、高糖、高盐食物,不长期酗酒,减少身体代谢负担;作息与健康方面,保证每天7到8小时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定期体检,及时处理感冒、过敏等小毛病,不随意滥用药物,保持免疫系统稳定;生活习惯上还要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不吸烟,减少对身体组织的潜在损伤。
在银川,有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正在悄然汇聚。2008年起,银川市红十字会持续深耕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深入宣传动员,普及科学知识,创新“一站式”服务,在献血点同步开展宣传、动员、招募、采样,全程专业护航,专人负责从初筛、再动员、高分辨配型、体检到捐献期间的协调保障。同时,银川市红十字会延续人道关怀,捐献后定期体检、节日慰问、困难帮扶,让每一份爱心都被温柔守护。2025年,银川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迎来里程碑,入库志愿者人数突破10000名。
作为宁夏三甲综合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在血液疾病诊疗领域经过数十年的积累,逐步拥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完善的救治体系。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该院在血液病治疗领域不断突破,不仅成功实现了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更完成了宁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医疗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打破了宁夏在该领域的技术瓶颈。
下一步,银川市红十字会将多措并举扩大造血干细胞捐献影响力,普及捐献知识,消除认知误区,助力更多患者重获新生;优化捐献服务流程,为志愿者提供全周期咨询指导、便捷体检通道及术后关怀,解除后顾之忧;联动医疗机构、企业、社会组织搭建合作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以更扎实的举措搭建生命桥梁。
(受访单位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