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自11月10日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均可享受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的政策。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癌症。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HPV疫苗的免费接种,将帮助很多难以支付疫苗费用的女孩获得有效防护。与此同时,面对新政策,一些网友对疫苗的安全性还有疑虑:接种有什么用?非得去接种吗?接种疫苗后会不会有副作用?就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
一问:有啥用?
“国内在临床上将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联系到一块也就是近20年的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赵昀回忆,2003年前后,北大人民医院在国内第一批引进HPV检测,很多医生的认知还是“查HPV有什么用”。
癌症相关的诊断一般采用肿瘤细胞学筛查和组织学活检。“后来才明白,HPV检测能探查宫颈癌高风险人群,及早关注管理HPV病毒感染,预防宫颈癌发生。”赵昀说,公众也是在近些年越来越明确宫颈癌与HPV感染之间的关系。
能不能更早预防,让高风险也不出现?2006年HPV疫苗的出现,让更加前移的防护成为可能。自2016年我国批准首个HPV疫苗以来,已有多个疫苗在对安全性、有效性进行了充分验证的基础上获批上市。
基于创新技术突破、有效手段出现、防治成本可控等一系列利好因素,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1月17日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这是全球首次承诺消除一种癌症的公共卫生行动。中国也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响应战略,希望最终实现宫颈癌的消除。
二问:必须打吗?
“HPV疫苗临床试验通过严格入组、试验设计等环节,经过多年研究,形成一系列循证证据。”赵昀说,大量的研究数据证明,在HPV病毒未感染之前进行疫苗接种,对宫颈癌会有更好的预防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中明确: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依法对免疫规划制度的实施、预防接种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疫苗管理法还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按照规定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应当向儿童居住地或者托幼机构、学校所在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按照规定补种。
当前我国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女孩接种使用二价HPV疫苗,按照2剂次免疫程序接种。二价疫苗可预防HPV16和HPV18型病毒感染,这两种病毒导致全球超70%宫颈癌,国内相关病例占比达84.5%。同时,适龄受种者可自愿自费选择四价HPV疫苗或九价HPV疫苗替代接种。
那么,打了二价疫苗还能打九价疫苗吗?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总顾问庞星火表示,从现阶段的研究数据看,已完成全程接种二价HPV疫苗的受种者,暂不支持重复接种四价或九价HPV疫苗,也没有重复接种的必要。
这一策略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如美国疾控中心规定,如果全程接种过二价HPV疫苗,不建议再接种九价HPV疫苗。加拿大明确,如果全程接种完任何一种疫苗,不需要接种另外一种疫苗。长期观察数据表明,HPV疫苗保护效果至少有10年甚至20年。
三问:安全吗?
接种HPV疫苗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吗?“一个疫苗100%没有不良反应,或者100%有效,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晁爽回应,“比如接种疫苗以后局部红肿等反应,是有可能的,但这类疫苗反应在允许且可控范围之内。已经获得许可上市的疫苗,其有效性、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
作为儿科医生,晁爽也遇到不少家长提出的在安全性方面基于联想、推测出的一些担忧。“家长们往往自有一套所谓的‘逻辑体系’,比如疫苗预防的HPV病毒既然主要通过性传播,那这个疫苗是不是和性激素有关,于是想到是不是会导致性早熟、影响身高等。”晁爽说,目前所有权威临床数据均表明,接种HPV疫苗不会导致青春期早熟或影响身高发育。
“关于疫苗副作用的判断,大家也可以通过一些常识性认知来理解,比如2006年HPV疫苗已经在一些国家上市,这么多年过去,如果有严重副作用国外早就停用了。”赵昀说,20年来,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大量HPV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数据,没有任何研究得出结论将生育问题、出生率下降归因于疫苗的接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