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近日,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的2025中国蓝天观察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标准引领 健康驱动”为主题,围绕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清洁空气行动的健康效应以及地方治理行动的最佳实践等关键议题,邀请行业专家、城市代表等通过主旨报告、圆桌对话、现场问答等形式展开交流讨论。另有来自环境科研院所、专业环保机构等相关方代表现场参会,超过50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参与观看。
“今年是第三个‘大气十条’《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梳理既往实践、分享先进经验、展望未来路径,对于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代理中国区总监万薇介绍了论坛举办的背景与意义。
论坛现场发布了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研究系列报告》《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应评估2025》《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最佳实践》等三份成果报告,从不同研究视角为推进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学参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衡量空气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的标尺,也是制定政策和规划措施的重要依据。我国2023年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中提出:“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修订研究工作”。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系统研究。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代表研究团队解读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多名城市代表在现场展开分享。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小菊解析了北京创新建立以“监管调度-监测感知-监察执法”协同为核心的“三监”联动机制,实现了从人工监管经验驱动向智慧监管数据驱动的跨越。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彬介绍成都以移动源为小切口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工作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