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 均 通讯员 何 辉
立冬时节,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上海华电闵行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闵行公司”)厂区内,燃气发电机组正在高效运行,为周边产业园区的69家企业用户提供能源保障。在厂区北侧的集控室内,值班人员正通过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监控着燃机运行情况。
守护燃机安全运行的这项技术正是响应全国总工会“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群众性创新活动而研发的“五小”成果。其让燃机消防系统具备了集散控制系统(DCS)监控功能。
华电闵行公司是航改型燃机电厂,是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管理的热电冷三联供企业。对燃机电厂而言,防范火灾事故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来,火灾事故防范面临着火灾隐患数据无法追溯,运行人员需就地查看消防报警信息等痛点。
“改造前,生产现场的可燃气体浓度和火灾报警等信息仅能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屏就地获取。”华电闵行公司安全生产部主任陈斌介绍,“就地控制室与主控室距离较远,就地报警信息无法及时反馈至集控室,致使运行人员难以及时察觉火灾隐患,响应迟缓。”
“改造前,这些消防系统的内部逻辑也不完善,存在保护误动和拒动的风险。”华电闵行公司创新工作室的核心成员之一、科技创新办公室主任工程师陈建伟告诉记者,可燃气体浓度和火灾报警信息还缺乏事件记录与历史数据存储功能,不利于机组火灾事故排查、隐患消除和事故分析等工作。
为此,研发团队经过多轮技术碰撞,最终确定了技术路线,为燃机安全装上“智慧大脑”。
“针对消防装置与DCS通讯接口不匹配的问题,我们研究改造了通讯接口转换方式,实现了通讯建立和逻辑运算。”华电闵行公司创新工作室核心成员陆健说,这样,集控室的技术人员就能准确读取消防数据。
一项小小的改造,如同为燃机安装了“千里眼”“顺风耳”与“记忆库”,使电厂的安全防控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提升了风险隐患的防范及处置能力。“相关改造减少了机组异常事件的发生,保障了电厂稳定安全运行,所带来的成效远超预期。”陈斌说。
“这次改造后,维护人员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对比,对相关测点进行分析,提前排除风险隐患。”陈建伟进一步介绍,“运行人员能够在集控室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消防报警信息,大大提高了设备可靠性,消除了消防系统存在的重大设备隐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