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抗冲击光学胶”实现技术革新  定义国际标准

2025-11-10 19:13:0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典型案例评审会。会上,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锦荣团队研发的“抗冲击光学胶”凭借其创新性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成果引发关注。该成果不仅开创了抗冲击光学胶的新技术,更为我国新一代电子材料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折叠手机光学胶材料市场被欧美企业垄断,国内企业面临技术壁垒与供应链风险。经过十余年技术攻关,吴锦荣团队通过全新的分子设计,颠覆性地研发出具有非牛顿流体性质的新型抗冲击光学胶。这项新型智能材料的落地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柔性抗冲击光学胶新领域实现关键技术革新和引领。

据悉,“抗冲击光学胶”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除了拥有优秀的光学透明性、粘接强度、耐老化、耐烟雾和耐高低温等性能外,还具有比现有材料更强的剪切硬化效应。即便厚度不足50微米,仍具有优秀的抗冲保护效果,大大提高了可折叠内屏的抗冲击能力。目前该新材料已被应用于知名品牌手机的折叠屏中。同时,该材料还在高端电子器件、精密仪器、运动器材以及个人防护等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

这一成果源于四川大学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系统布局。近年来,四川大学高度重视强化创新驱动、转化引领,通过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管理与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针对高校科研人员“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困局,学校借助入选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创新出台《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试行)》,构建起“1+N+X”政策体系,全方位解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束缚,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内生动力,为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提供“川大经验”。

此外,四川大学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打造创新转化平台,积极对接地方和企业需求,构建“需求牵引+精准供给”校地校企合作模式,持续推进与行业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建立“一支资金、一个平台、一队伍”的“三个一”校地合作模式,以专项资金牵引研发转化全过程,以共建服务平台促进融合互动,以专职研发转化队伍支持区域高端产业培育及产业创新发展人才需求。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