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刚通过国家项目验收!可用于储能电池等多领域的新型石墨负极材料实现低成本制备,循环寿命超3000周,容量保持率达80%。”不久前,提及这一消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袁国辉喜笑颜开。
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考察调研,袁国辉手拿石墨烯导电浆料向总书记汇报。谈及总书记对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的关切,袁国辉如今依然激动不已:“我们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科技创新引领石墨产业振兴。”
就在那次到黑龙江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黑龙江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激发企业活力,政府要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龙江大地开启了科技创新重构产业版图的深刻变革,老工业基地以崭新姿态迈向振兴发展新征程。
从“科技之花”到“产业之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搭建平台、创造环境、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保护知识产权。”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市考察调研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时,指明了自主创新的方向,推动了黑龙江科技创新与改革发展大步迈进。
以此为遵循,黑龙江省锚定“创新驱动”,依托科研力量转化成果,借传统产业优势培育新动能,政企协同激发企业活力,推出科技型企业两轮行动计划。
2017年首战告捷,千家科技型企业破土而出;2018—2020年战鼓再擂,新增企业破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年营收5亿元以上“领头雁”超50家,创新梯队齐飞。
2024年,黑龙江省又提出“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的改革路径,将70%的科技资金投向产业一线,企业成为龙江科创舞台的“领衔主演”。
袁国辉深有感触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靠着黑龙江科技项目经费的支持,他的团队与企业合作提升了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快速充放电能力和循环寿命,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研制的新能源汽车用新型动力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累计实现销售额超过6亿元。
同时,400名“科技总师”带着课题走进企业车间,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深度融合。在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科技总师”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刘淑霞团队的到来,为黑龙江国生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入了新活力。
该公司负责人付学明表示:“近年来,生物菌肥受到寒地低温、盐渍化的影响,菌株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肥料效果大打折扣。”而刘淑霞团队深耕土壤微生物研究多年,积累的耐低温、耐盐碱菌种资源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如今,团队为该公司从海量样本中初筛出5株潜在功能菌株,若试验成功,有望填补东北地区低温环境下功能菌株筛选的技术空白。
过去五年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60%,年均增长率达26.5%;中国石墨、森鹰窗业、哈铁科技等一批科技型企业相继登陆资本市场,“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从“精准农业”到“智慧农业”
农业现代化,科技能做啥?
2018年9月25日,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加速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资深技术专员孟庆山说。
孟庆山坦言,总书记当年考察时,中心还叫“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因为农机导航全靠进口,连命名都带着“舶来味”。“我们想自主研发农机导航系统,但改装适配插秧机时连核心参数都拿不到,只能自己网购控制器、电机,一点点试。”孟庆山说。
总书记的期许,让团队没有退缩。“我们顶着严寒酷暑泡在田里,冬天测试,秧苗冻在冰里是常事;夏天太阳晒得仪表盘发烫,我们就揣着湿巾随时擦。”孟庆山说。
如今,走进北大荒千亩无人化智慧农业核心示范区,已是另一番景象。“插秧、整地、收割全是国产设备,用的是国产北斗定位,精度能到厘米级。”孟庆山自豪地说。
在七星农场百亩无人农机试验田,孟庆山蹲身轻抚黑土,很是感慨:“这里原是废弃堤坝和泡子,我们用残土一点点填平。最多时,有34家单位在这里同时测试。”他指向远处的三维变量施肥机说,“过去每亩地固定撒30公斤肥,现在靠产量图、地力图和气象数据精准调控,既护住了黑土地,又拔高了产量。这在当年,想都不敢想。”
在北大荒集团友谊分公司科技园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效能惊人。“AI算法整合多种数据,实现节水10%,亩产稳增5%以上。”园区主任张国军成就感满满地说。
如今,黑龙江省依托全国首创的省级农机管理调度指挥平台,12.09万台农机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助力下精准作业;建成全国唯一省域网格化全覆盖的病虫疫情在线监测网络体系,1万个病虫疫情监测点实现130多种主要病虫疫情在线监测。从“精准农业”到“智慧农业”,北大荒在科技赋能下一路奋进,传统农业实现全链条、全方位改造升级。
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
近日,哈尔滨新区“中国星谷”内,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一派繁忙,工作人员正在推进卫星批量化交付。据了解,公司目前已接到百余颗卫星订单。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正是在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引领下,我们成功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该企业总经理助理王群说。
黑龙江据此锚定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通过产学研融合、联合技术攻关,破解一批产业关键技术瓶颈。
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黑龙江打出政策“组合拳”: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将其作为引领新型工业化的新支柱;推进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目前,144项科技攻关项目在人工智能、智能农机等领域落地,在研重点项目已形成1699项新技术新产品,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1928项,部分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龙江大地上,新质生产力正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投入使用,国家光刻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龙江,大庆沃尔沃S90混合动力车型成功下线……项目建设现场同样热潮涌动:哈尔滨天有为汽车电子产品研发中心顺利开工,双鸭山绿色甲醇与绿色航煤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我们将牢记嘱托,把科技创新作为全面振兴的‘核心引擎’,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黑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喆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