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11月11日,以“探索物质奥秘・攻坚核心技术”为主题的高能物理前沿与智能技术创新融合博士后学术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举办。此次会议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指导,高能所主办,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协办,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等16家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与。

适逢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四十周年,高能所党委书记王生在开幕式上回顾了该制度在李政道先生倡议下的创立历程,指出博士后制度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机构与岗位管理处副处长侯秋菊在致辞中强调,1984年,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博士后试点工作,招收了我国第一位博士后陈和生进入高能所,开创了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先河。中国科学院既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实施者、受益者,同时也是改革者、推动者。
四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坚持制度探索和创新,建立了比较完善、独具特色的博士后培养体系,博士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为全院乃至全国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技人才是战略科技人才的源头活水,博士后是青年人才的主力军,生逢其时,更应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四十年的成就值得铭记,未来的道路更需砥砺前行。希望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继续优化机制,让博士后制度真正成为培育高水平人才的沃土,让每一位博士后青年学者的才华都能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在院士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分享了其毅然回国投身高能物理事业的经历,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中国科学院院士曹臻则通过三位博士后在宇宙线研究中的突破,肯定了博士后在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中的关键作用。
圆桌论坛以“传承・突破・未来”为主线,陈和生、陈春英等院士及多位专家共同探讨了博士后制度的初心与使命。与会嘉宾指出,博士后制度为青年学者提供了独立科研的“黄金时期”,而高能所凭借其大科学装置与前沿平台,成为培养跨领域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展望未来,专家呼吁进一步优化支持机制,强化博士后在跨学科协作、科研管理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助力青年人才勇担科技自强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