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朱熙君 王文娟
近日,融通医疗健康苏州一〇〇医院军民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内,模拟人“伤员”静静平躺,讲师倪淑娟手持教学模型,向围拢的学员细致拆解心肺复苏操作要领。指尖起落间,一场以“掌握急救技能,守护生命安全”为主题的军地联合应急救护专项培训开启。来自江苏省苏州军分区各干休所工作人员、应急民兵共200余人,在理论与实操的碰撞中锤炼生命守护“硬本领”。
此次培训由苏州军分区联合融通医疗健康苏州一〇〇医院、苏州市红十字会组建专业教学团队,精准对接不同群体应急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套餐”。针对干休所工作人员的工作特性,培训重点聚焦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核心初级救护技能,辅以气道异物梗阻、中暑昏厥及心脑血管急症处理等实用内容。面向人武部民兵群体,则强化战场自救互救能力,增设止血、包扎、固定等创伤救护技能,以及训练伤、任务执行中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置课程,助力民兵在遂行任务时既能自保又能施救。
文职人员段静娴表示,“过去面对急症总有些手足无措,这次培训不仅巩固了心肺复苏的基础技能,还学到了心脑血管疾病应急处理的新方法,以后再遇到紧急情况,心里更有底了。”
与干休所学员不同,民兵学员们更注重技能的实战应用。
“战场上一秒之差可能就是生死之别,这些创伤救护技能就是我们执行任务的‘第二生命’。”姑苏区民兵郑杰在创伤包扎实操环节,迅速用三角巾为同伴完成前臂固定,动作干脆利落。
培训采用“理论讲解+模拟演示+实操考核”的闭环教学模式,理论授课后,讲师们手把手指导学员操作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练习创伤包扎,课堂上时而传来器械碰撞声,时而响起相互提醒的交流声,氛围热烈而有序。
实操考核环节成为检验培训成效的“试金石”。考核合格者现场登记信息、拍照存档,由苏州市红十字会统一颁发全国通用的电子初级救护员证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