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关键节点,沈海高速上演“空中芭蕾”

2025-11-14 15:14:2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将5286吨重的庞然大物在高速公路上空转体86度需要面临哪些挑战?11月13日,沈海高速改扩建上跨胶济、胶新铁路立交桥钢箱梁完成转体施工,这标志着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的关键节点被攻克。该工程由青岛城投集团旗下交发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局承建。

据了解,沈海高速在山东省境内全长359.079公里,正按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设计时速120公里。此次施工项目转体部分采用(130+80)米耐候钢钢箱梁结构,重量达5286吨,是山东省目前规模最大的不等跨涉铁高速公路钢箱梁转体桥。

中铁十局沈海高速项目工程部长刘彦努向记者介绍,本次施工采用了不少新技术、新材料。比如在材质选择方面,全桥采用耐候钢,避免了传统的反复涂装防锈处理;在连接方式上,全桥采用全焊接结构,改变了过去依赖大量螺栓的做法,避免了因螺栓连接可能引起的脱落隐患及更换困难。

作为全线的控制性节点,该桥上跨胶济、胶新两大铁路干线,施工区域日通行客货列车超过百列。钢箱梁须在铁路有限的“天窗期”内完成86度精准转体,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极高。

刘彦努表示,为确保施工安全,上述项目部综合运用成孔检测仪与邻近营业线电子幕墙系统,将标准化要求精准落实到每一道工序,为转体桥关键工序的顺利实施筑牢根基。同时,该项目团队借助智能建造技术精确计算牵引力与安全系数,建立动态修正模型,为精准转体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转体过程中,该项目综合运用“高精度全站仪+电子水准仪”进行实时监测,并集成“智能纠偏+实时姿态监测”一体化系统,实现了毫米级精度控制。通过构建全过程数字BIM模型对转体轨迹进行多工况模拟,有效预判并化解了因结构不对称可能引发的偏转风险。最终,应用北斗定位与液压同步控制技术,在65分钟的天窗期内完成多系统协同作业,成功攻克了不等跨转体结构平衡控制与营业线施工安全等关键技术难题。

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纵贯临空经济区、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多处战略发展高地,并衔接胶东国际机场、前湾港、董家口港等重要交通枢纽,是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重点项目。

责任编辑:聂慧敏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