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工智能+大会锚定下十年发展航向

2025-11-16 21:41:1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AI大模型已进入深度革新产业的阶段,中长期发展的核心目标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并深度赋能科学研究领域。”11月16日,在以“AI下一个十年:场景驱动×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5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上,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及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发表主旨演讲《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时表示。

本次大会由国家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清华大学可持续社会价值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与企业联合主办,由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独家战略支持,汇聚AI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产业领军者及青年先锋力量,围绕技术前沿、场景应用、生态构建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的发展锚定方向、凝聚共识。

解码AI未来十年核心演进趋势

“未来十年将是AI‘生长与绽放’的黄金期,”作为青年创业者代表,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作题为“我们的下一个十年”的分享时表示,机器人技术将实现从“能做事”到“会做事”、从“行业工具”到“生活伙伴”的质变跨越,场景化深度融合将成为技术落地的核心驱动力。

现场,产学研各界代表齐聚一堂,以思想交锋勾勒AI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蓝图。

姚期智强调,安全、可控、可靠是AI技术前行的不可逾越的底线,而中国虽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人才储备,但培育尖端创新人才仍是突破技术瓶颈、抢占产业高地的关键所在。

随后,两场高水平圆桌论坛进一步呈现行业趋势。在“生态协同,AI+未来”议题下,智谱董事长刘德兵、范式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陈雨强、阶跃星辰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姜大昕等产学研代表,围绕大模型技术迭代、人机交互进化、跨领域协同创新等方向展开前瞻对话;在“AI规模化落地的机遇与策略”环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刘知远、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董事长李振军、思必驰联合创始人俞凯等嘉宾,聚焦技术转化效率、产业赋能路径等核心问题,探讨“人工智能+”的破局举措,明确需以场景为锚点,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路堵点。

构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生态

大会同步发布一系列重磅创新举措,从组织搭建、资源整合、国际拓展多维度发力,为AI技术趋势落地提供坚实支撑,构建起全方位的“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体系。

现场,北京市人工智能协会(筹)正式发起设立,该协会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主发起单位之一,联合产业链核心企业、顶尖科研机构及高校共同组建。据了解,未来协会将重点开展产业资源整合、技术交流平台搭建、协同创新推动等工作,助力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中关村发展集团发起设立的中关村原生引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同步揭牌,公司将通过市场化机制整合高校科研项目与政府政策资源,为AI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挖掘、成果评估、资金投入、算力支撑、概念验证、场景应用等全链条服务,有效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市场的关键通道。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首批“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出海服务港”正式授牌,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京港澳青创中心、北京启迪创业孵化器、中关村科学城公司4家单位获得首批授牌。该服务港将为中关村AI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精准化、一站式服务,助力国产AI技术与产品参与全球竞争,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此外,大会还举行了人工智能百人会聘任仪式。据了解,人工智能百人会汇聚了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相关行业领军人物,以及具备创新潜力的青年先锋,将尽力打造体系化的“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系统。

(本文除注明外,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