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技日报丨为独创独有引领发展的中国范式“鼓与呼”

2025-11-18 08:01:0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邬江兴

接到《科技日报》的约稿邀请时,窗外梧桐树簌簌作响,像科研路的键盘敲击,也像四十年不懈突破的无声喝彩。案头点开压缩包,100多篇报道和观点文章铺展,这不是冰冷文档,而是“攀登者”的创新编年史,藏着科技人从跟跑、并跑到引领的扎实足迹。

HJD-04万门程控交换机打破国外垄断,文字间见团队在“造不如买”质疑中的倔强;中国首台核心路由器填补技术空白,语句里映着实验室彻夜调试的身影;3Tnet“信息高速公路”创三网融合IPTV中国模式,让百姓享“自主网络”便利;拟态防御重构网络安全理论,为全球提供新解法;多模态智能网络颠覆经典范式、提出云网一体超融合架构,让中国方案有了国际话语权;探索软件定义晶上系统、介观尺度计算结构,在另辟蹊径中走出新赛道……四十年风雨,每一步“独创独有”的引领性突破,都与《科技日报》的关注交织,版面留住了创新路上的“烟火气”。

这背后是科技强国铁律:世界科技史证明,真正的科技强国从不是追随者,必以深彻科学发现拓认知边界,如牛顿力学、量子理论;必以划时代技术发明塑产业格局,如蒸汽机、芯片——这是自主底气,更是大国科技硬核标识。

《科技日报》不只是记录者,更是“播火者”。它把镜头对准实验室深夜灯火,让“冷板凳”“长周期”“耐心投入”被看见;用文字传播攻坚时的创新之声,让“再试一次”的信念被听见;用版面搭起民族科技自信之桥,让“自主创新”从科研“思想库”走出,成为祖国大地上的时代强音。

回想攻坚岁月,20世纪80年代末,通信设备市场被国外垄断,“拿来主义”论调如阴云。我们启动HJD-04研发,质疑声却不断:“国外封锁,中国人能做吗?”“落后两代跨越,不是冒险吗?”“造出来,市场买账吗?”这些问号是压力,更照见当时缺引领性成果的窘迫。

2014年,我和团队提出拟态防御、软件定义晶上系统等范式创新路线,“颠覆体系太理想化”“没先例怎么落地”的声音仍在。可是我们懂得,“无先例”探索本是从跟跑到引领的必经路——科学发现基于对未知的叩问,技术发明源于对现状的突破。

如今站在《科技日报》创刊四十周年节点,刊载成果的版面,早已与科研人成长、国家科技发展深绑。下一个四十年,科技强国更需“定义未来”的原创理论、“引领行业”的颠覆性技术。

愿《科技日报》继续以笔为旗,让更多“0到1”故事竞相涌现;我们亦会同无数创新者,在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路上深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让中国范式在数智时代绽放耀眼光芒。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