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智能医学制高点,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面向全球开源通用医学基座模型Med-Go32B

2025-11-19 22:15:2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魏路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看病能不能更省心、更安全、更连续,关键在医生有没有好用的智能工具。11月18日,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宣布,面向全球开源通用医学基座模型Med-Go32B,为专病专科模型与临床智能体“可插拔式”研发与下沉应用提供坚实“地基”,让更多医生用得上、更多医院做得起自己的专病专科模型和落地场景的智能助手,让优质智能医疗资源惠及更广大患者群体。

当前,全国正处在“千军万马做专病专科模型和智能体”的阶段,鉴于通用模型的医学能力不足,急需一个可靠、安全、可复现的通用医学基座模型,一个低门槛、高可靠性的公共基础平台,好比是修路先要打地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介绍,此次开源医学基座模型,就是把这块坚实可靠的“地基”交给临床与科研一线,减少重复造轮子,实现专病专科模型快速二次开发,推动“医学+人工智能”从少数试点走向普遍可用,方便患者在三甲和基层都能更快享受到规范的诊疗、更稳定的用药、更到位的随访。

“完整开放模型权重与工程代码,插件化扩展,显著降低二次开发门槛,节省时间和成本,让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最后一公里’大模型的临床场景创新和质量提升上,从而推动从三甲到基层形成同源的智慧医疗能力体系。”陈义汉说。

“它不仅是三甲专家攻克疑难杂症的‘第二大脑’,也是基层医生提升诊疗能力的口袋里的‘主任医师’。”在医生办公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北院)副主任医师刘杨边演示边介绍,医生只需将患者主诉、病史等信息输入系统,模型即可自动生成诊断、鉴别诊断和进一步处理的建议,辅助优化流程与信息质量。该模型既拥有面对罕见病、疑难杂症进行推理的能力,给予三甲医院诊疗建议,又兼顾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随访的全医疗过程覆盖,两端发力。临床场景的深度嵌入,使得模型输出能够直接服务于医疗实践,帮助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提升智能化水平。

据悉,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Med-Go系列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及其医联体单位持续运行一年多来,总体平稳,性能可靠,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以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医联体为例,大模型已覆盖门诊问答、病历质控、慢病随访等场景。医生反馈其在信息整理、用药提醒与随访计划上“拓思路、用得稳”,基层医护上手快、运行稳。公开评测显示,在近20项医学评测中,大模型表现稳健,其临床推理与中文场景优势明显,在多项任务上与同量级开源模型持平或更优。

“Med-Go最大的特色是来源于医生、服务医生。开源其基座模型,希望通过持续的优化迭代,让医学大模型真正成为临床一线医生的‘随身助手’,让医生把时间还给临床。复杂信息的整理、对照、初步建议由系统先作处理,医生把精力放在跟患者的沟通与对疾病的诊断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海涛说。

“今天开源的Med-Go大模型,是作为同济大学今年围绕‘工程智能’系统布局五大研究院之一的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以来的首个标志性成果。”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通过开源,希望能够汇聚全球智慧、促进技术迭代,避免重复建设和技术壁垒,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普惠应用,为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抢占智能医学制高点贡献同济力量。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