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亿人次参访!福建师大团队创建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引全球关注

2025-11-20 11:45:5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黄佳淑

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注、日最高访问量达57万人次……11月20日,记者从福建师范大学获悉,由该校团队创建的“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自上线以来,已吸引超亿人次“云端”参观访问,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该博物馆以扎实的钓鱼岛问题研究成果为王,以新时代全媒体技术为后,让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数字博物馆融入多学科交叉研究优势,以多种方式阐释研究成果,这种综合立体式的研究有力推动了社会科学研究蓬勃发展。”该校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专家表示,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不仅是一座线上展馆,更是一个面向全球的、永远在线的国家主权教育平台。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维护和宣扬主权上取得了主动,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作出特殊贡献。

凝聚研究团队十年心血

“这座数字博物馆,凝聚了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和文学院研究团队长达十年的心血,以翔实的史料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2020年10月3日,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中文版)正式开通上线。2021年4月27日,英文版、日文版上线运行。

负责人介绍,研究团队收集了诸多关于钓鱼岛的中外文献档案,包括中国关于钓鱼岛资料来自航海针路簿、中国使臣的航海记述、中国的志书、中国士大夫的著作等。中国古籍文献中关于钓鱼岛的记述,主要包括钓鱼岛名称的出现及其年代、关于钓鱼岛的记述、关于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依据、中国对钓鱼岛实行行政管辖等。

研究团队还收录各类海图、地图,包括海防图、过海图、琉球国图、中国地图、日本地图等。地图绘制出自中国、日本、琉球、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德国、瑞士等不同国家。这些图都说明了一个史实,钓鱼岛属于中国。

研究团队在北京、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甘肃、青海、四川、福建等地,举办了40多场“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图片资料展览。

利用所掌握的资料,研究团队为保护钓鱼岛历史遗存向有关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提出建设性咨询报告。课题组成员多次应邀出席地方政府的论证会、调研会,参加海内外举办的钓鱼岛学术研讨会,阐释系列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此外,团队编撰出版了《钓鱼岛:历史与主权》(画册),编辑了《钓鱼岛史料与研究》,在《中国史研究动态》《太平洋学报》《海交史研究》《台湾历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亮相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由序厅和三个展厅组成,馆内还设有学术报告厅、资料馆和文创纪念品商店等。展陈内容包括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法律文件、实物模拟、各类模型、动画故事、新闻报道和学者论著等,并设有讲解员、馆长问答等互动环节,生动展示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法理和历史依据。

记者登陆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在序厅,主权碑巍然屹立,钓鱼岛的自然之美尽收眼底。第一展厅以大量的历史证据与法理依据,以丰富的史料和动画,生动展现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管辖和开发钓鱼岛的历史过程,说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第二展厅主题为日本窃取钓鱼岛,将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历史真相客观呈现,并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二战”后的钓鱼岛与国际秩序做了详尽展陈,揭露了美日私相授受钓鱼岛的非法行径。

第三展厅集中展示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维护主权的实际行动,如海警巡航、天气预报、命名立法等。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还亮相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政府”展区,观众可通过触控一体机全方位参观数字博物馆。展位还设有VR体验和钓鱼岛主题互动游戏区,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钓鱼岛的地理环境,了解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