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激发绝缘体发光,让天堑变通途

2025-11-21 12:13:1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稀土纳米晶像大海中一座“绝缘小岛”,唯有光能飞跃“天堑”,电却无路可达。黑龙江大学许辉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小岛”周围架起无数有机“光电桥梁”,让天堑变通途,使得“电激发绝缘体发光”的不可能变为可能。11月20日,相关成果以“捕获电生激子实现可调谐的镧系纳米晶电致发光”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为光电材料领域开辟新方向。

镧系掺杂纳米晶因色纯度高、稳定性好、色域可调被称为“发光宝石”,但其天生绝缘的特性导致电荷无法注入,难以应用于平板显示等光电领域,这一困境长期困扰全球科研界。传统电荷强行注入思路屡遭失败,许辉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另辟蹊径,提出“巧建桥梁”的创新策略。

团队借鉴光合作用原理,在稀土纳米晶表面构建系列功能化有机配体作为“光电桥梁”。这些配体如同“叶绿素”,可高效捕获电激发产生的能量并精准传递至纳米晶,实现“电激发绝缘体发光”的突破。其中筛选的最佳分子CzPPOA,能量捕获效率接近100%,传递效率高达96.7%,从机制上解决了绝缘材料电致发光的核心瓶颈。

该成果展现显著性能优势:制备的绿色电致发光器件外量子效率达5.9%,较未功能化纳米晶器件提升76倍;无需改变器件结构,仅调整稀土离子掺杂种类,即可实现绿色、暖白色至近红外光的连续精准调控。“这意味着,未来的显示器件可能不需要为每一种颜色都重新设计复杂的结构,这为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许辉表示。

这项突破打破“绝缘体无法电致发光”的传统认知,更构建了全新研究范式——通过复合技术整合不同材料优势实现性能优化,为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提供科研新思路。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